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中国管辖范围内,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掀起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热潮中,成本降低,效率增强,包括:撤县设立市辖区、合并市辖区、设立新的市辖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和改变土地用途方向,对城市建设用地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现如今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建设用地早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各行政区划调整前后的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2000年与2013年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总结哈尔滨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变化产生的深渊影响,为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形态布局优化的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哈尔滨市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格局。哈尔滨市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形式包括撤县(县级市)设立市辖区、区边界调整以及设立新的市辖区三种调整形式,空间形态表现为原市辖区范围向外扩张以及各区间界线的调整。哈尔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市辖区总面积调整幅度较大,调整幅度为10.1%,而县级市和县面积小幅减少,分别为5.52%和4.48%。调整区域集中于哈尔滨市域周边,紧邻市区的市县调整为区面积为4899.5km2,而其他地方县市调整少。哈尔滨市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数量规模特征上呈现出“调整数量少与规模大”的分异规律、整体上呈现出“外部扩张”的分异规律、数量规模特征上呈现出“调整数量少与规模大”的分异规律。(2)哈尔滨市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演变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哈尔滨市的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的基本演化特征如下:首先是变化,其次是结构变化,然后是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区域差异和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明显。至2013年末,哈尔滨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33.27%,61.89%和4.85%。与2000年相比,城镇用地比例增加了12.23%,农村居民点比例下降16.4%,独立工矿比例增加了4.17%。总体而言,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市域内和市域周边以及城乡结合部的香坊区、南岗区和道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以东的各县和县级市,独立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阿城区和五常市。(3)行政区划调整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相互关系。哈尔滨市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和非调整区域的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的数量和规模变化幅度不一样,调整区域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的数量和规模明显减少,而非调整区域城乡建设用地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并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速度和规模远远高于未调整区域,且城乡用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得出行政区划调整类型中县(县级市)设立市辖区比区边界调整对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更积极,更能促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增长率的大幅增加。新增区和原有区的城镇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减少,正是城市市区扩张的结果。而行政区划调整作为城市扩张的政策工具,不断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利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