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党报对“5.12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建构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堪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它的灾害波及范围最广、伤残人数最多、救灾应急难度最大,被人们称为“汶川大地震”。汶川地震距今已过去十年,每年的5月12日,网上或者民间都能掀起一股祭奠热潮,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从未间断,汶川地震集体记忆俨然成为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精神力量。在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途径,人们可以通过媒介表征记忆的方式来认知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以《人民日报》2009年至2018年近十年来的汶川地震报道为样本,以“集体记忆”理论为依托,利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探讨党报怎样建构汶川地震集体记忆。通过对《人民日报》汶川地震相关报道的耙梳和分析,论文从《人民日报》的报道篇数、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消息来源、报道主题等方面进行意义解读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出12种报道主题,并依据其共有的特征划分为四种记忆类型,即成就型记忆、歌颂型记忆、反思型记忆和创伤型记忆。接着在集体记忆理论的关照下,论文从“防灾减灾日”“纪念符号”“今昔对比”“仪式与聚焦”“角色模范”五个方面分析《人民日报》建构汶川地震集体记忆所使用的策略。最后,探讨汶川地震集体记忆具有何种影响或意义。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汶川地震相关报道的媒介呈现具有以下特点,报道逐年下降;汶川地震报道形式多种;报道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记忆内容上,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具有强烈的选择性记忆特征。主要体现在媒体侧重于突显成就型记忆和歌颂型记忆,而弱化反思型记忆和创伤型记忆。在具体的建构策略上,《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依靠防灾减灾日勾连记忆,依托纪念符号承载记忆,运用今昔对比手法重构记忆,仪式与聚焦强化记忆和塑造角色模范维系记忆。由此建构的汶川地震集体记忆具有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认同和尊重人民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患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普通方法进行护理
目的观察运用扩张通道管系统(METRx X-Tube)辅助下后路腰椎推体间融合术(PLIF术)在治疗下腰椎疾患的初步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期间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
目的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学诊断结果,探讨其中耳功能对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406
目的对长方形无支架四叶心包二尖瓣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参照前期研究的梯形瓣、椭圆形瓣应力分布,评价长方形瓣膜的力学性能。方法按照仿生原则,简化瓣膜设计,采用牛心包材料,缝制
生态化设计是实现人类社会和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自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哲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等思想。本文分析了家居产品生态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该文尝试把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实践,以证明接受美学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该文以畅销著名小说《小王子》为例,选取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在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后体内移植的存活及分化状况。 方法步骤: 1.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反复贴壁法纯化扩增骨髓基质
在政府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组织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以一个外地务工人员社会组织为个案,通过对其形成与运作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在政社合作过程中,对于社会组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蜕皮甾酮对超长比例皮瓣成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蜕皮甾酮影响皮瓣成活的机制。 方法:选用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12只,对照组12只,在大鼠背部形成2c
背景:在国际肝移植协会第11届年度大会上,Greg Nowak医师发表指出,肝脏微透析可以监测到早期的移植后并发症,包括局部缺血、移植排斥反应、胆管炎等。其中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