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描述性路向的兴起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传统翻译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重写翻译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出版了一系列中国翻译史的著作,如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描述性路向的兴起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传统翻译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重写翻译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出版了一系列中国翻译史的著作,如马祖毅(1984)、陈玉刚(1989)、陈福康(1992)、郭延礼(1997)和谢天振(2003)等。但是,翻译史研究的深入发展,需要大量关注特定时期翻译活动的专门研究和针对译者的个案研究来充实。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样的研究在国内仍然是凤毛麟角。本文以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核心人物胡适为对象,对其文学翻译思想和实践进行个案研究。
作者通过梳理散见于胡适书信、文章和译序中的文学翻译思想,并将之与胡适的前辈译者如梁启超、严复等,以及同时代的译者如刘半农、傅斯年、罗家伦和鲁迅等人的文学翻译思想进行对比,试图揭示胡适文学翻译思想形成的原因,即它不仅受到胡适本人改造社会、改良文学的强烈动机的驱使,而且受到前面提到的那些译者的影响,还受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在简要分析了胡适的文学翻译作品之后,作者进一步指出,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革命的旗手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对中国语言和文学文化现代转型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的文学翻译理论和实践发挥作用的。作者期望通过这样的个案研究,能够有助于正确评价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对语境,构词法,以及文化方面知识的重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取得一些进步。但是,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弊端可以大致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汇教学缺乏
企业雇佣形态可以分为正规雇佣形态和非正规雇佣形态。终身雇佣是具有日本特色的典型正规雇佣形态,曾经为保障日本企业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美国社会一直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除了内战,美国社会很少经历过严重的动荡。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从各个角度分析美国社会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的原因
汉语中的量化副词“都’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是海内外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在乔姆斯基(Chomsky,1999)最简方案的新发展阶段一语段推导理论(Derivation by
民俗学作为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在世界文化研究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民俗不仅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发表于1950年的《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刚面世就获得广泛赞誉,也为莱辛日后在文坛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小说描述了一个简单但又寓意深刻的故事,
本文以艾丽丝·门罗的《逃离》及李文俊汉译本为例,研究英文小说汉译中的明晰化现象,旨在系统、全面地分析明晰化翻译的具体表现以及策略,以期对英文小说汉译中的“明晰化”现象
本文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旨在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句的使用特点,并对照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上的异同,同时通过访谈深入分析原因。本研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