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制慢性砷中毒大鼠模型,研究CCK对慢性砷中毒大鼠初级感觉传入的影响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慢性砷中毒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并寻求治疗慢性砷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1、创建胎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方法,并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的染色鉴定。2、复制慢性砷中毒模型,行为学检测模型复制成功后让其受孕,培养孕16-18 d的胎鼠的DRG神经元,培养前用CCK进行预处理,观察CCK对培养DRG神经元生长时间的影响。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CK在砷中毒大鼠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并检测CCK阳性表达光密度半定量均值。4、电生理学技术测定不同程度砷中毒大鼠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传导速度,给予CCK孵育后观察CCK对砷中毒大鼠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1、培养出了DRG神经元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鉴定细胞阳性;2、CCK预处理后,LD组DRG神经元细胞的存活时间平均从原来的154±3 h延长到186±4 h (P < 0.01),MD组DRG神经元细胞的存活时间平均从原来的79±4 h延长到114±2 h (P < 0.05)。CCK对HD组神经元细胞存活时间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 > 0.05)。3、CCK在慢性砷中毒大鼠背根神经节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强(P < 0.05)。NC组、LD组、MD组和HD组测得CCK表达阳性细胞的半定量光密度均值分别是0.163±0.002、0.196±0.003、0.274±0.011、0.201±0.004,以MD组反应阳性细胞的半定量光密度均值最高。4、和对照组相比,随着砷中毒程度的增加,三个实验组动作电位的幅值及传导速度呈下降趋势( P < 0. 01)。LD组和MD组应用CCK以后,动作电位的幅值及传导速度有所恢复( P < 0. 01),但HD组在应用CCK后,动作电位的幅值及传导速度几乎没有影响( P > 0. 05)。结论:1、慢性砷中毒胎鼠DRG神经元与对照组DRG神经元相比存活时间有所缩短。2、CCK可使慢性轻、中度砷中毒胎鼠的DRG神经元的存活时间延长,对神经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3、CCK在慢性砷中毒大鼠的DRG上的表达增强,而且主要是在小神经元上表达,这些改变证实CCK在砷中毒引起的感觉障碍(尤其是痛觉增敏)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4、CCK可以使慢性砷中毒大鼠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幅值和传导速度有所恢复。本研究结果为探讨CCK对慢性砷中毒大鼠初级感觉传入的影响、临床慢性砷中毒机制的研究及寻求治疗慢性砷中毒的有效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