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粮食安全的最核心内涵应是确保粮食的有效供给,而粮食有效供给的核心却是粮食生产问题。耕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原本稀缺的耕地资源不可逆转地部分流向非农化利用,从而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并危及粮食安全。芒市作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主要的高质耕地基本上集中在坝区,而坝区同时又是重要建设用地集中区域,芒市每一年均因城乡建设占用大量平坝耕地。作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中的关键环节,研究芒市耕地非农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尤其是非农化对粮食生产与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耕地非农化过程的实质是耕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使耕地这种稀缺性资源丧失原有的耕作性质从边际效益较低的利用方式转化为边际效益较高的非农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耕地的数量(即面积)、质量(其最终体现为耕地单产水平)及利用状况(如粮播比例等)。耕地非农化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非农化也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它将造成耕地数量减少、存量耕地过度利用、土地污染及耕地细碎化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为了定量揭示和表征耕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状况,本文提出了一个定量的综合性度量指标——耕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度(ID),并探索和建立了其简便、实用、科学的方法对芒市耕地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现状进行实例研究。 对于粮食安全的关注,人们更多地是放眼于未来。本文利用不同模型进行模拟,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5个主要指标(非农化占用耕地总面积、粮播比例、耕地年粮单产、区域的总人口规模和人均粮食需求)进行预测。在对非农化占用耕地面积的预测时,将模型预测法、实际需求法和约束性指标控制法三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了芒市未来10年(2011-2020年)非农化占用耕地的预测数量为1166.00公顷。其余4种指标经过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模拟预测后所得结果分别为:人均粮食需求保持初步小康型下限标准的情况下,耕地年粮单产为4677.97千克/公顷,粮播比例54.90%,区域总人口数量445159人,未来10年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累计影响度高达0.18%。相比于目前状态下0.16%非农化平均影响度尚且不能满足人均400千克粮食供应量,严峻的形势再一次向人们发出警告:控制耕地过度非农化、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