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艺术歌曲(Lied),是由诗歌和音乐相结合,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歌曲之王”——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诗歌,结合优美的旋律和人声,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伴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歌曲这一重要音乐体裁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兴起。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歌曲(Lied),是由诗歌和音乐相结合,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歌曲之王”——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诗歌,结合优美的旋律和人声,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伴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歌曲这一重要音乐体裁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兴起。1920年,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青主为苏东坡的著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了谱曲,名为《大江东去》;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我国第一首艺术歌曲,标志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新时代;从四十年代开始,中国艺术歌曲在黄自、李叔同、萧友梅、刘雪庵、贺绿汀等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式进入鼎盛时期;为后来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空前繁荣,涌现出了谷建芬、施光南、郑秋枫、尚德义、陆在易等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他们以高超的作曲技法,创作了众多反映时代特色、回归百姓生活的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陆在易作为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现代声乐艺术歌曲,代表作《祖国,慈祥的母亲》早已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经典;三部曲《桥》《家》《盼》、《我爱这土地》和《望乡词》曾经连续荣获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金钟奖;《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已经成为音乐院校声乐学生的常唱曲目;可以说陆在易的艺术创作对推动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本篇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概况,主要介绍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和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特点分析。第二章为陆在易三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与音乐分析,通过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与歌曲本体,来充分了解和认识作品。第三章是对陆在易三首艺术歌曲演唱研究,通过分析歌词以及在演唱时声音如何运用及表现,探究如何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风格、诠释作品内容。第四章是三首艺术歌曲的经典演唱范本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廖昌永的经典演唱版本,为笔者以及广大声乐演唱者演唱陆在易艺术歌曲提供借鉴与思考。
其他文献
渐进成形工艺在加工时无需模具,因此在个性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样品试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板材渐进成形工艺的加工过程中,随着所加工零部件面积的增加,其厚度逐渐变薄并最终断裂,这是制约其成形极限的主要因素。在本研究中,在Lemaitre韧性断裂准则预测常规塑性成形过程中的破裂情况的基础上,将其引入渐进成形技术,预测渐进成形过程中的成形极限。此外,通过试验的手段对金属板材渐进成形极限的提升工艺进行了探究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成了社会的关注点,它也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发展项目。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需要满足时代的要求,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生长规律,还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并且体教融合是教育与体育两大体系相结合的实践,它能够提高国民素质,促进青少年综合发展,进而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为社会贡献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进行教学
滨海景观作为海域与陆地的交界地带,是城市居民与海洋互动亲近的空间,它兼具游憩功能与经济效益,是每个沿海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场所。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火热的进行,全国各地也在大量修建滨海公园,但是目前国内滨海景观的建设项目虽多,其设计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在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时,却忽略了空间本身的主体性和规律性,从而导致场地的可达性较差,缺少与周围区域以及城市的整体关联性,场地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是当下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为例,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破圈"之道:坚守文化自信,精心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契合点;寻找人性深处的精神共鸣点,实现传受双方的共鸣与共情;以文化引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金融政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外资机构和新兴互联网企业纷纷参与到金融服务业领域中,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为传统银行公司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起点,中国转向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银行业肩负起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公司业务作为综合性银行面向企业及机构的服务窗口,不仅是自身发展活力的源泉,也是向各行各业输送资源的重要渠道,对国家来说,公司业务也是产业发
体教融合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治理实践变革的重要举措,“参与-合作-效率”的逻辑框架是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共治的核心。为提高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治理效率,在诊断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共治现实阻滞的基础上,探讨多元共治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还存在主体参与度不足、相应协同及保障欠缺等方面的困境。为此,提出提升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路
京杭大运河作为贯穿南北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运河成功申遗,运河沿线保护开发工作发展势头猛进,但其中也不乏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开发。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运河传统城镇的整体性、原真性保护,科学地发挥大运河文化“贯古通今”的时代作用,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本文将生物学的基因概念引入对传统聚落的研究中,从景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已经不再是寻常巷陌的“家事”。家庭教育已经从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制度,成为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国事”。学校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这是法国作家雨果的话录。音乐作为教育的有机构成,在发展儿童智力的同时,推动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性知识和学习的基础材料,它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基本框架,是协调教学和活动的基础。因此,幼儿手风琴初级启蒙教材的选用是值得考虑与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幼儿手风琴初级启蒙教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苏珊娜·瓦拉东这位第一位被法国美术家协会承认的女性画家,对绘画中的女性视角展开研究。研究内容立足于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从资本积累建立起的社会制度和男性中心论的文化环境出发,分析女性所处的“被凝视”状态,以及艺术空间、评判标准上女性所遭受到不够客观公平的对待。研究结果及结论则是通过苏珊娜·瓦拉东艺术风格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师承交往等相关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出苏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