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围绝经期女性482例,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226例,高血压256例,另外,筛选出同期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科无心血管疾病的围绝经期健康女性314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孕次、产次、首次分娩年龄、妊娠并发症等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高血压组和CHD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为偏态分布描述应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M(P25~P75)]进行表示,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描述以(n,%)表示,统计方法选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HD和对照组在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流产次数、早产史、产后出血史、死胎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史、葡萄胎史、异位妊娠史、新生儿窒息史、胎儿畸形史、胎膜早破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孕次、产次、首次分娩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首次分娩年龄在20-35岁之间其OR为-0.494(95%CI:0.254,0.961),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呈负相关,为保护因素,首次分娩年龄在20-35岁之间女性,在围绝经期发生CHD风险较小。2.高血压和对照组在身高、流产次数、死胎史、新生儿窒息史、产后出血史、葡萄胎史、异位妊娠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次、产次、首次分娩年龄、早产史、HDP史、胎膜早破史及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BMI≥28kg/m2、HDP史及早产史其OR值分别为3.465(95%CI:2.173,5.526)、3.621(95%CI:1.080,12.140)、2.468(95%CI:1.073,5.674),P均<0.05,为围绝经女性患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首次分娩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OR值为-0.468(95%CI:0.233,0.938),与围绝经期发生高血压风险呈负相关,为保护因素。首次分娩年龄在20-35岁之间相比首次分娩年龄≤20岁,女性在围绝经期发生高血压风险较小。结论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首次分娩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女性,围绝经期发生冠心病风险较小。提示,加强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教育,尽量避免过早、过晚分娩,有可能降低女性远期发生冠心病的风险。2.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HDP史、早产史、BMI≥28kg/m2均是围绝经期女性患有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首次分娩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女性,在围绝经期患有高血压的风险较小。提示,教育育龄期女性,适龄妊娠,妊娠后重视孕期检查,预防早产或HDP的发生,可能会减少远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对首次分娩年龄<20岁或≥35岁、已发生早产或HDP的育龄期女性,应加强健康教育,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定期产检,有可能会减少其围绝经期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