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老年痴呆,包括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会出现记忆力、认知能力、情绪与行为改变等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持续数月或数年以上,对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北方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已达3.96%,其中因为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性痴呆症最为常见。这些患者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等,如果没有及时科学的治疗,可出现记忆力减退甚至导致痴呆。 传统医学认为,血管性痴呆与“肾精竭乏,阳气日衰”关系密切。根据多年组方和治疗经验,多数老年痴呆临床辨证属于心血或心阴虚、肾阳虚、痰饮这三大主因。本实验从理气活血、燥湿化痰、温补心肾三个角度入手,在温胆汤的基础上精心增加几位药物配成莲心温胆汤。通过与市售代表药物银杏叶提取物、疏肝解郁汤一同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找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佳方药,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通过神经行为学的避暗实验测试小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长短和错误次数的多少;通过探索实验测试小鼠到达暗室时间、到达高端时间、到达明室时间(后面的明室)的改变、在暗室滞留时间和在明室滞留时间的差异性;通过跳台实验测试小鼠从平台跳下的潜伏期的长短和犯错误次数的多少。对以上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莲心温胆汤、疏肝解郁汤、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观测病理形态,分析莲心温胆汤、疏肝解郁汤、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顶叶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及Caspase-9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1、避暗试验结果: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小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错误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小鼠避暗实验表现为进入暗室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5);吡拉西坦组、莲心温胆汤组、疏肝解郁汤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小鼠避暗实验表现为进入暗室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 2、探索实验结果:在探索实验中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小鼠到达暗室的时间、到达高端的时间、到达的明室时间(后面的明室)和小鼠爬高端的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暗室滞留时间和在明室滞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在探索试验中到达暗室的时间、到达高端的时间和到达明室时间(后面的明室)均显著延长(P<0.05),小鼠爬高端次数显著减少(P<0.05),在暗室滞留时间和在明室滞留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吡拉两坦组、莲心温胆汤组、疏肝解郁汤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小鼠探索试验中到达暗室时间、到达高端时间、到达明室时间(后面的明室)均明显缩短(P均<0.05),在暗室滞留时间和在明室滞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 3、跳台实验结果: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小鼠在跳台试验中从平台跳下的潜伏期和犯错误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从平台跳下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犯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5);吡拉西坦组、莲心温胆汤组、疏肝解郁汤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小鼠从平台跳下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均<0.05),犯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均<0.05)。 4、病理形态学显示: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细胞膜与核膜完整清晰,胞质中有丰富的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神经元胞核基质和胞质发生水肿。吡拉西坦组、莲心温胆汤组、疏肝解郁汤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小鼠神经元水肿较模型组损伤减轻。莲心温胆汤组胞质水肿减轻,胞膜完整且线粒体数目较模型组明显增多。 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能够造成小鼠的血管性痴呆。2、吡拉西坦对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鼠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3、莲心温胆汤、疏肝解郁汤、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鼠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优于吡拉西坦。4、莲心温胆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鼠神经元保护治疗作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