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的一部杰出长篇白话小说,语言成就极高。其间使用的惯用语数量众多,生命力强,富有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时代的语言特点。本文在搜集整理《红楼梦》惯用语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统计和认知的方法对《红楼梦》中出现的220条惯用语(不计重复)的结构、语义等特征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并尝试着通过纵向的对比,探索惯用语发展演变的规律。惯用语作为和歇后语、谚语平行的熟语单位,在语汇单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有关惯用语的界定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本文在绪论部分首先对当前惯用语研究的现状作了分析比较,作了界定,认为惯用语是一种固定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构成成分和结构相对固定,意义具有整体性的描述性语言单位。然后据此从结构上和成语作了区别,从语义上和谚语作了区别。第二部分分析了《红楼梦》惯用语的主要来源和结构特点。搜集到的语料显示,《红楼梦》的惯用语来源广泛,包括众多的社会和历史用语。通过对比发现,对元明及清初戏曲小说历史语言的继承是《红楼梦》惯用语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一部分惯用语来自《红楼梦》时代的社会生活语言。《红楼梦》惯用语的结构比较复杂,为了方便分析,本文把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分为两大类:单语节结构和双语节结构。在单语节结构下面,再分为词组型和句子型。在双语节结构下面,再分为并列结构和非并列结构。统计数据显示,《红楼梦》单语节惯用语占多数,其中以词组形式出现的居多。从语音结构的统计显示,三音节和六音节的惯用语较多。第三部分分析了《红楼梦》惯用语的语义和修辞。该部分首先从字面义和实际意义的角度对《红楼梦》惯用语的语义进行了分析,然后从认知的角度,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惯用语意义的建构作了初步的阐释,认为惯用语是概念整合层级性比较高的熟语单位。修辞部分的研究从修辞手段的使用和辞格运用两方面对《红楼梦》惯用语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其惯用语的使用以雅俗共赏的形式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达到了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红楼梦》惯用语是运用得比较成功得文学语言。第四部分将《红楼梦》的惯用语放到语言的历时发展中,采用统计和分析的方式,对《金瓶梅》惯用语、《红楼梦》惯用语和现代汉语惯用语进行了纵向比较。认为汉语惯用语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双语节惯用语和单语节句子型惯用语随时代的发展趋于减少,以三音节为代表的单语节词组型惯用语随时代发展逐渐增多,并成为现代汉语主体。《红楼梦》的惯用语作为早期现代汉语的一个体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向现代汉语惯用语发展过渡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