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控制变形相关指标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和港口码头、高层建筑及地下空间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桩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工程要求按变形控制设计,发展桩基工程按变形控制设计理论是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为追求抗力与荷载的总体与局部平衡,实现支承刚度的优化布局,达到差异沉降的最小化,变刚度调平的思想逐步为设计者所接受,但真正调平设计过程可遵循的细则尚无从遵循。提髙桩基工程变形计算能力是进一步发展桩基工程按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的基础。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大都是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确定附加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异太大,往往需要大幅度的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因此有必要对桩基础控制变形相关指标与沉降计算方法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大比尺桩筏基础模型试验,以期确定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控制沉降设计关键技术指标,对桩筏基础控制沉降指标、桩顶反力分布规律、桩侧荷载传递规律、桩端荷载分担比、变形计算影响深度等相关指标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调平控制沉降细则进行量化分析。2.以53根不同地质条件具备完整测试内容的试验桩和9项工程实测为基础,研究能够较为精确确定群桩基础附加应力的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与实测工程案例验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与成果:1.分析了不同桩间距、布桩模式(桩数)下桩筏基础控制沉降指标随强化指数变化规律,在(1<λs<1.3)范围内标准沉降比、标准刚度比与强化指数大致成线性关系,且变化率随桩距、桩数影响较小。2.桩筏基础水平影响范围大致为6d,竖向沉降变形计算影响深度约为桩端平面下1倍桩长左右。群桩效应使桩筏基础相应基桩端阻比较单桩更大。桩土应力场效应叠加没有改变桩侧阻力分布形式。桩顶反力随荷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角桩最大、边中桩次之、中心桩最小。荷载水平接近极限承载力时,桩顶反力趋于均匀。3.提出了正梯形、锥头形、蒜头形、凹谷形4种桩侧阻概化模式。比Geddes简化模式更符合实际,建立了利用工程地质资料和基桩长径比综合判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的经验方法。4.针对侧阻概化模式给出了考虑桩径影响的Mindlin解均化附加应力法计算桩基础沉降(整体均化分层总和法、基桩和复合基桩分层总和法),并完善了相关计算软件。5.通过9项工程实测、6台大比尺模型试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即是如此。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课堂导入环节提起足够的重视,研究多个课堂导入案例,并将之与语文课堂进行巧妙的结合,切实提升语文课堂导入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相关教育事业的推进和更新。从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高中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处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更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艺术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相应课程进行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好的教学导入是引导学生们成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语文课堂的教学导入方式诸多,教师应该选择一个更为合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随着玻璃结构的应用日益广泛,玻璃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也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玻璃结构工程多样化连接节点的实际需求,有学者提出了金属植入节点(metal embedded laminated connection)连接方式。该种节点通过将金属预埋件埋置于夹层玻璃中,并采用中间层材料实现玻璃与预埋件之间的粘接连接,通过连接件将预埋件相连即可形成金属植入节点,预埋件在高压釜中与夹层玻璃一次成型,是一种比较
平面形状复杂、长深比较小的深基坑工程空间效应显著,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沿着基坑走向往往存在差异,目前基坑工程设计时通常将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进行计算,不能反映空间效应和分区段施工过程对基坑整体性状的影响。基于荷载-结构法的支护结构分析方法通常基于平面土压力假定,不能考虑支护结构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为此,本文从两方面展开研究:(1)研究支护结构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土压力水
地震作用下桩基础的动力响应规律作为岩土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涉及到场地土的动力响应、土-结构相互作用、动力非线性、弹塑性等多项复杂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针对震害特征明显、承受水平荷载不利的高承台群桩基础动力响应规律,以埋入式低承台群桩基础作为比较对象,开展大比例尺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揭示在一般均匀地基中桩基础的基本地震响应规律,详细分析高、低承台群桩基础在上部结构、承台、桩身以及
空气源热泵因其安装便捷、使用灵活、高效节能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空气源热泵供热能力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与建筑热需求随环境温度降低而升高的非稳定供需特性耦合在一起,造成空气源热泵长期处于部分负荷工况运行。针对当前应用中存在的空气源热泵部分负荷性能评价方法不完善、系统运行能效影响因素权重量化分析方法缺失、系统部分负荷运行策略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基于部分负荷能效损失
大量的高层建筑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和实际建筑地震监测数据表明,建筑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激励下具有明显的波动效应特征:首先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各楼层的响应之间具有明显时滞现象;其次是沿建筑高度方向,结构的地震响应具有明显的驻波现象。这种波动效应特征在传统的、基于封闭系统下集中质量模型的结构动力理论框架下,无法得到合理的阐释与合适的评价。鉴于此,本文采用理论推导、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等手段,对一维均匀直杆、
本文采用分离模型,分别考虑桩的运动相互作用和惯性相互作用,用试验获得的相位差求二者矢量和。对运动相互作用,基于弹性地基梁模型研发双弹簧反应位移法,计算桩侧土压力增量和桩身位移、弯矩、剪力。对惯性相互作用,采用成熟的m值法。试验方面,配合振动台10t的载荷量,设计和制作了粘弹性边界,可较好消除模型箱的边界效应,实现无限地基的震动模拟。设计和制作了高位和低位弹性质点体系,研究了不同频率结构的上部质点和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越发重视,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致目标。文章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城区基础设施教育布局规划优化调整为例,阐述了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以近期建设导向的具体做法。规划从原布局规划剖析、人口集聚研判、需求导向破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具体以近期学位需求核算、学位需求分布与缺口推测以及施教区优化与近期规划学校名录确立等做法展开,点出近期建
随着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大幅提升,特别是以近零能耗建筑为代表的高性能建筑快速推进,相关研究表明:一方面,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必须大幅减少建筑冷风渗透产生的负荷,另一方面建筑气密性提升会降低无新风系统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国内学者对住宅建筑是否继续推进达到超高气密性存在疑虑。因此,在室内空气品质和建筑能耗两个因素条件下,应如何提出建筑气密性建造要求,成为建筑气密性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建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