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包含非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和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非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根据未来贷款业务实际经营状况估计的用以覆盖可能损失的拨备部分,是与贷款业务相关的客观计提;而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是根据其他原因划拨的储备部分,是经理自主权的直接体现。经理人员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控资本充足率及盈余管理均是与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的主观计提,目前文献中却使用全部的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论的准确性。本文从贷款损失准备中分离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以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为经理自主权的代理变量,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方面的自主权行为。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视角,重新检验了银行经理人员操控资本充足率和盈余管理的行为。实证结果表明由于违约成本的增加,中国商业银行经理人员管理资本充足率动机并没有消失,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和资本充足率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同时,相对于信号传递,中国商业银行经理人员更倾向于使用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研究还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经理人员会利用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来缓解银行层面的风险和融资压力,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也验证了银行经理人员自主权行为的正面效应;此外银行经理人员主观感知到经济下行,会促使其降低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该行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监管机构完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政策,与此同时,对自由裁量审慎考虑,推进透明化进程。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建立科学的贷款风险评估与损失估算体系,以便有效使用历史数据测算贷款风险,这有利于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的透明化;另一方面,监管者在检查过程中难以避免使用自由裁量权,建议提高监管过程的透明化,建立合理的自由裁量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