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四川与云南、贵州相邻地区2000~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分析,以及7年来在该地区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情况的统计分析与培训效果的探讨,找到监测的薄弱环节,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步干预工作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川与云南、贵州相邻地区2000~2006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数据,采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相邻地区20个项目县区共报告AFP病例216例,男女比例为1.67:1,无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年龄分布比较平均。无聚集性病例存在。流动儿童较少(7例),AFP病例报告级别以县级为主,占49.07%。就诊一次就被发现报告的仅占32.87%。第一次被诊断为AFP病例并进行了报告的占43.06%。216例AFP病例全程服苗的病例占62.96%,“零剂次”儿童占了6.48%。实验室结果,脊灰阳性标本为12例。其中Ⅱ型病毒为7例,占脊灰病毒阳性的58.33%。60天随访结果无残留麻痹的占50%。经过全省AFP专家诊断小组诊断,216例AFP病例均排除脊灰。在2000年~2006年中,相邻地区卫生部的要求。四川省与云南、贵州相邻地区5个项目市州2002~2007年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第一轮常住儿童接种率为96.92%,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7.45%,;第二轮常住儿童接种率为94.93%,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6.06%。其中共免疫了84975名常住“零剂次”儿童,17618名流动“零剂次”儿童。在2006年对全省各市州和项目县市区CDC负责AFP监测的71名专业人员进行的AFP监测培训效果显著,培训前测试平均成绩为52.6分,培训后测试平均成绩提高到93分。结论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了AFP病例误诊,漏报,主要症状和临床体征判断不清,给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虽然AFP监测工作的完整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敏感性和及时性都与WHO和卫生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监测工作质量有所下降。通过多轮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免疫了众多零剂次儿童,起到了消除免疫空白和建立免疫屏障的作用。开展业务培训是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素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