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哲见先生的《宋词研究》被誉为“日本词学史的金字塔”,在日本词学界有着重要地位。书中以唐五代、北宋、南宋三个历史时期为研究范围,每一时期结合词史论及词人论,构建起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词史脉络。本文拟通过对《宋词研究》观点的整理,总结村上先生对唐五代两宋词的论证逻辑及关注点,同时对比其他学者的观点,试图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不同的着眼点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从而客观地评价村上先生《宋词研究》的学术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四个章节对其词学思想进行探讨与分析。第一章中,本文剖析了村上先生有关词学通论的观点,书中一方面以古典文献中“词”字含义的变迁确定“词”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又根据诗词贯通的理念,由诗的角度反观词的发展,从而得出了结论:词直至宋代才被普遍认为是有别于诗的存在。另外,《南宋篇》提出的“现实派”与“典雅派”的划分,减少了历来以“豪放”、“婉约”为划分标准所带来的弊端;第二章中,本文选取了村上先生着力较多的四位词人,也就是温庭筠、柳永、周邦彦以及姜夔的研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构建起本书的词史研究脉络。村上先生从飞卿诗词联系晚唐背景,认为温飞卿以天才般的敏锐开创了词作中纯粹的抒情模式,成为宋词脉络的端绪。北宋时期的柳永大量创作不同词牌,根据音律对句式多有改动,并导入慢词,取得不可忽视的成就,但由于遭受士大夫阶层的排挤与谴责,其晚年忧郁心绪却无法向外发泄,只能郁积心中。周邦彦沿袭柳永晚年羁旅词中“情感不外露”的特点继续发展,其词呈现出“沉郁顿挫”的浑厚境界,村上先生将之视为词最为完善的状态,而南宋时期的姜夔以周邦彦词为基础,开启创作新局面,从柳永连接周邦彦,至南宋的姜吴二家这一脉络正是村上先生认为的宋词发展的枢纽,其观点新颖且考据扎实;随后于第三章中,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宋词研究》一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村上先生时刻关注诗词联系且重视不同词人间的承袭关系。而《宋词研究》一书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村上先生偏重于对词作抒情形式的探讨,关注几位词人在艺术形式上如何承袭,从而忽视了词作的思想内容,这一点在《南宋篇》尤为明显。而将周邦彦为代表的词作视为宋词整体,似乎己经成为村上哲见等日本学者的普遍持有的词学观念,而日本文化心理中的独特性,则是形成中日学者唐宋词研究差异的主要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