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大城市中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其发病率在全球亦呈明显上升趋势,是严重危害广大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疾病。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项研究均倾向于其发生发展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所致。现有数据显示,约20%-30%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背景,可表现为家族遗传倾向或携带遗传易感基因。而研究普遍认为,BRCA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le Gene)突变是导致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HBOC)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BRCA基因突变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携带情况及突变频谱,可进一步明确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为乳腺癌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进行测序,从而了解中国华南汉族乳腺癌患者群体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情况,突变检测结果可作为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突变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遗传性乳腺癌的相关研究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选取来自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及广西等中国南部省份及地区的汉族乳腺癌患者70例,同时招募70例汉族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人群分别来自山东、四川、广东、黑龙江、河南、江苏、湖南、湖北、海南、吉林等21个省份)。其中,乳腺癌患者包含双乳癌1例(1.4%),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11例(15.7%),有家族史者6例(8.6%)。抽取以上全部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目标区域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BRCA1和BRCA2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在乳腺癌患者中BRCA基因突变的携带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检测到5例患者(7.14%)携带有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其中包含2例(2.86%)BRCA1基因突变和3例(4.29%)BRCA2基因突变,5个致病性突变中含有4个未报道的新突变。2. BRCA基因的突变率与患者家族史相关,在有家族史的患者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率均为16.67%(1/6),明显高于本研究中BRCA1和BRCA2各自的总突变率(2.86%和4.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携带BRCA突变基因的患者平均确诊年龄为35.2岁,其中BRCA1突变携带者的平均确诊年龄大于BRCA2突变携带者(40.5岁vs31.7岁,P<0.05)。4.本研究发现了14个BRCA基因低频突变,其中11个被归于疑似良性突变,其余3个意义未明,这可能与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5.在研究中还发现BRCA1基因存在4个高频出现的良性多态性变异。6.本研究尚未检测出热点突变和大片段缺失或重复突变,也未发现同时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的患者。在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7.对检出的5个致病性突变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证明目标区域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准确率为100%。结论:本研究通过对70例中国华南汉族乳腺癌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的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出5个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并报道了一些意义未明的低频突变和BRCA基因良性多态性变异,但尚未发现热点突变及大片段缺失或重复突变,也未发现同时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的患者和携带BRCA突变基因的健康人。此外,依据患者临床信息,本研究还分析了家族史、患者年龄与BRCA基因突变的关系。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汉族人群BRCA基因突变谱,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女性BRCA基因突变携带情况,也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风险干预等提供了更多依据。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目标区域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项方便快捷、准确性高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适用于快速和全面的进行大样本分析、BRCA基因突变的大规模筛查、BRCA基因相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咨询、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基因治疗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