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由此可见,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解决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中国正在经历的城镇化在规模和速度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需要在借鉴世界城镇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之路。但是这种探索过程是困难重重的,在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把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张放在城镇化的首位,没有把“人”作为城镇化的中心,一味寻求城市空间的扩张,在经济捆绑下,政府主导下的以增长导向为主的城镇化给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很多问题,伤害到了农民的利益,使得城市病集中爆发,影响了城镇化的深入发展。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城镇化,是“民生”缺失的城镇化,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了“城镇化”在新时期出现的问题和变化,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的解决我国“城镇化”出现的问题。根据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相关理论,从民生的角度去思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明确“人本”“和谐”“文化”理念,突出以“人”为核心,深化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生态城镇,人文城镇,不断探索寻求解决城镇问题的建议和方法。我们努力发展经济,推进城镇化发展,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让民生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民生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