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一国经济能否健康快速运行、地区发展能否均衡协调的重大问题。自1992年以来,国家确立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实现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调整了国家投资和产业布局,完善了国家扶贫政策,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地区差距的扩大势头有所减缓。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还面对着诸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生态环境失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甚至还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正确认识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准确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助于加强政府在调节地区差距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正是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辩证分析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进过程、双重作用以及今后的改革做出了一些思考。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基本问题、作用和研究意义做了阐述。第二章重点研究了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经验教训,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协调发展,在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经验,同时也获取了很多的教训。第三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总体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取得的成绩也是举世瞩目的。其间也出现了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和密切关注,对我们的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深思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而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区域间协调缺乏效率、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是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做出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科学发展观是引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第一要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于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科学性、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