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霍州娲皇庙壁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山西寺观壁画的发展史,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到明清两朝壁画艺术已经逐渐衰弱。清代霍州蜗皇圣母庙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对女性形象深入表现而闻名。本文研究目的,基于对清代霍州娲皇庙壁画中女性人物形象案例研究,通过对壁画中女性人物造型、服饰、色彩、构图等特点同时对永乐宫壁画、汾阳圣母庙壁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清代霍州娲皇圣母庙壁画中女性人物的独特的艺术特点以及同一地域视野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同源性。本文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第二章对霍州娲皇庙壁画进行溯源,简要介绍霍州娲皇圣母庙基本背景,对壁画内容名称及壁画中女性人物数量进行考证。庙中共四幅壁画,内容都是围绕“圣母”民间信仰展开的,名称此次为“开天立极”、“万世母仪”、“后宫尚食图”、“后宫备宴图”,壁画中共有女性人物四十一位。第三章对其造型、服饰、色彩、构图展开研究;按人物分类为、女性神袛、侍女、女侍男装;服饰上看,呈现宋制,衣衽都为左衽,符合汉族服侍制度中以“右为尊”的特点,整体体现出了拟神化与世俗化的结合。造型上,人物的形象主要呈现半侧装,五官写实化勾勒,如眼睛睫毛。脸部按结构刻画,人物大小按身份尊卑确定。服饰颜色上,主要形象以正色为主,体现出了服饰颜色的等级观,配色红绿互补色充斥整个画面。构图上,体现出了人物画构图中的“主大宾小”、“对称均等”、“动静相依”、“奇偶聚散”等特点。第四章通过与永乐宫壁画与汾阳圣母庙壁画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证明同一地域视野下壁画中的女性人物具有同源性,通过对服饰、造型、色彩的对比,娲皇圣母庙与汾阳圣母庙壁画中的女性人物在面部及手部的刻画上使用了相同的方法,用“赭石”或“胭脂”与肤色相近颜色勾勒,构图特点也相似。从身上服装及头顶的配饰上看壁画中女性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第五章是论述清代霍州娲皇庙中女性人物形象形成的众多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清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政策态度呈现,用而不信;二是晋南地区以女娲为主民间信仰;三是地域视野下民俗审美因素,以平阳木板年画中的《四美图》为例。第六章是对通篇文章的一个汇总和论文结论的解答。最后笔者通过对清代霍州娲皇庙壁画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发现,研究山西清代寺观壁画人数较少,好多仅有的文献中,数据又存在片面性,整体文章深度不够。笔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能为清代寺观壁画的研究注入新的血脉,能为壁画的山西寺观壁画宣传及保护贡献处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学位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是自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发以来第十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也是第一个凭借德语写作而获奖的奥地利女作家。《病态,又名现代女性》是耶利内克在1987年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采用双女主模式,以吸血鬼艾米莉和家庭主妇卡米拉为主要叙述对象,她们较之于作者之前文本中的女性,更具颠覆性。耶利内克通过女性异化为吸血鬼的故事探索了一条表达女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发展问题日益突显,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子女教育没有保障、医疗设施配套少等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的普遍现象。新时代下,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发展已是当前社会消费提档升级的一部分。消费提档升级意味着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跨栏增加、市场产品的改造创新,意味着职工安居乐业,市场秩序井然,合理消费诉求得到满足。满足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考考察的一个难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写作技能,写作教学课堂不够完善,写作教学目标远未达成,高中生写作能力并未得到渐进式的提高。而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全的写作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写作教学课堂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由此写了这篇论文。本研究以多尔的4R课程观为指导,作者将此理论与过程写作法结合起来,形成基于4
国内外的研究者们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课堂话语,教师话语作为课堂话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备受关注。目前,有许多教师话语的研究都聚焦于教师话语数量、教师提问的类型以及教师反馈的功能等方面。然而,在教师话语的研究中很少有涉及到教师话语中态度资源的人际意义及其对课堂效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尝试利用评价理论对高中英语真实课堂教师话语中的态度资源进行研究。评价理论是人际意义在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新发展。评价理论
皮影戏是民间传统小戏的一种重要剧种,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产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皮影戏的调查研究不但可以帮助认识传统民间小戏等剧种,也有助于为我们了解民间小戏的历史成因,发展历史脉络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事实依据。本文在对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及其皮影木偶剧团、表演舞台、传承人等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等相关内容,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知识,以孝义皮影戏为出发点,系统地分
鼓书是一种民间传统说唱艺术,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独特地域文化的产物,反映着风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泽州鼓书是众多鼓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繁多的书目、丰富的唱腔板式等,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是至今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泽州鼓书书目内容、具体唱词、演奏乐器等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民间鼓书艺人的口述史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泽州鼓书为出发点,对鼓书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鼓词
麻衣仙姑传说主要流传于山西吕梁地区,有着活态的历史文化传统。文水、汾阳地区是麻衣仙姑传说传承的主要区域,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两地分布着一些麻衣仙姑的文物遗迹。麻衣仙姑是一位集雨神、求子神、全能神等多种角色于一体的区域保护神,麻衣仙姑传说作为地方经典传说之一,在区域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关于麻衣仙姑的各类传说丰富多样,深刻体现了民众对麻衣仙姑的历史记忆。而传说背后蕴藏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究。传说的
读写结合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由来已久,由于当前的语文教材包括阅读系统和写作系统,因此,以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议论文为“样本”来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目前,议论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率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提高其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来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议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师课堂上的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得不到提高。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走入古诗词,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诗境。笔者以语境理论为基础,立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及教学实际,旨在提出基于语境理论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试图使学生可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会欣赏古诗词并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