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了解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探讨社会支持、心理复原力与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关系;比较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探讨不同地区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探讨健康促进学校方法对降低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合肥市共有4个行政区,在每个区中各选取学校规模处于中等水平的学校1所为调查学校,在每个学校的3、4、5年级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年级中抽取3个班,被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CDI量表对合肥市四所普通小学的2078名3~5年级学生进行抑郁症状评定,采用加利福尼亚健康儿章问卷修订版中的学生心理复原力问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复原力评估,同时对小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分析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得分与心理复原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用x~2检验分析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依据合肥和深圳市行政区进行分层,合肥市共有4个行政区,在合肥市每个区选取学校规模处于中等水平的小学1所为调查学校(共4所),抽取每所小学的3、4、5年级为调查年级,在每个年级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班为调查班级,被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为合肥市调查对象。深圳市共有6个行政区,其中新城区和老城区各半,在深圳市新城区和老城区中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1个区为调查行政区,在每个被调查行政区中选取学校规模处于中等水平的小学2所为调查学校(共4所),抽取每所小学的3、4、5年级的全体学生为深圳市调查对象。采用CDI量表对两地3224名小学生进行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加利福尼亚健康儿童问卷修订版中的学生心理复原力问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复原力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用t检验比较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社会支持得分之间的差异,用x~2检验比较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比较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异同。选取合肥市学校规模、教学条件和学生数基本相匹配的小学2所为研究现场,1所学校为干预学校,另一所学校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依据健康促进学校理念,从学校政策、物理环境等方面设计干预方法,进行半年的健康促进学校干预,对照学校按常规的健康教育,不使用健康促进学校方法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CDI量表和社会支持问卷对小学生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用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小学生社会支持得分的变化,用x~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变化。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班级将问卷发给学生,并说明问卷填写规则和方法,解释每个项目的含义,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填写,学生完成问卷后经调查员核对后,当场回收。结果:合肥市2 078名被调查的小学生中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9%,其中男生为13.9%,女生为9.6%,差异有显著性(x~2=7.01,P<0.01);睡觉时间在22:00以后,有过节食行为,一周内吃早饭天数少,玩电脑游戏多于3天,每周很少看电视,每天不进行体育锻炼者可增加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有抑郁症状的儿童心理复原力水平低于无抑郁症状的儿童心理复原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P<0.01);抑郁症状评分与心理复原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1);有抑郁症状的小学生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和同伴支持得分低于无抑郁症状的小学生(t=12.87,7.84,11.89,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支持、同伴支持、学校支持和心理复原力得分每增加1分,小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约为原来的1/2~1倍,一周内吃早饭天数少于3天的小学生抑郁症状危险性、玩电脑游戏天数多于3天和有节食行为的小学生抑郁症状危险性约增加1.5倍、睡觉时间迟于22:00的小学生抑郁症状危险性增加1.2倍。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9%和8.2%,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肥市和深圳市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3.9%和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肥市和深圳市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9.6%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肥市和深圳市3年级学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1.0%和6.8%,4年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7%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肥市小学生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得分低于深圳市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得分均与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对两地小学生抑郁症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LR法),结果显示,合肥市小学生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和同伴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小学生抑郁症状可降低约为原来的1/2倍,7/10倍和3/5倍;深圳市小学生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和同伴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小学生抑郁症状可降低约为原来的2/5倍,1/2倍和3/5倍。干预前对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进行比较发现,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在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比较发现,干预学校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对照学校低(x~2=2.12,p<0.05;t=2.03,p<0.05),干预学校社会支持总分、学校支持和同伴支持得分均较对照学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3.24,2.01,P均<0.05),父母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P>0.05)。干预学校在干预前后比较发现,干预后抑郁症状检出率较干预前低(15.8%/11.6%,x~2=4.10;p<0.05),社会支持总分、学校支持和同伴支持得分均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4.14,2.23,P均<0.05),父母支持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15,P>0.05)。对照学校以上各变量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干预学校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现,干预后男生、5年级和合肥市区出生的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低于干预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4.54,4.31,p<0.05)。结论:合肥市小学生约10%左右有抑郁症状,建立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性环境,培养小学生心理复原力,可望降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应针对不同地区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具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方法可以降低小学生抑郁症状,提高小学生社会支持水平,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