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小球藻包埋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胶球中,对市政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研究了细胞负载、固定化载体、饥饿处理对污水深度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细胞负载范围内,对氮、磷的去除率随细胞负载的增加而增加。由叶绿素a含量得知,两种载体均不影响细胞增长。相同细胞负载,壳聚糖作为固定化载体的藻细胞对氮、磷的去除率及叶绿素a增长量高于海藻酸钠载体,但对磷的去除率不明显。壳聚糖作为固定化载体,500万个藻细胞/胶球氮磷去除率最大,5天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3.6%和97.5%,饥饿处理48h后,细胞增殖未受影响,氮、磷去除率有所提高,3天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净增12.3%和7.5%。使用自制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将小球藻包埋固定在海藻酸钠凝胶球中进行污水处理。探讨小球藻胶球细胞密度对人工污水中NH4+-N、PO43--P去除率的影响;反应器密度对人工污水中NH4+-N、PO43--P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在饥饿循环处理条件下,饥饿时间对NH4+-N、PO43--P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测定处理过程中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小球藻胶珠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为400万个藻细胞/胶球,经48小时饥饿处理,8小时对NH4+-N的去除率达到99%、4小时对PO43--P的去除率达到100%。在污水处理后,小球藻中叶绿素a含量和小球藻胶珠细胞密度均有所增加,说明藻细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活力。将藻细胞固定成胶板,以100%相对湿度空气饥饿→黑暗去污→饥饿→黑暗去污的循环处理模式,在自制平行板式生物反应器中检验其污水处理能力,探讨不同氮磷比人工污水以及不同反应器细胞密度对氨氮和正磷酸盐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污水氮磷比为10:1时,去除效率较佳,8小时对NH4+-N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PO43--P的去除率达到100%;两次饥饿循环处理,使NH4+-N的去除率有所增加,约8%,而对PO43--P的去除率没有增加;在经历两次饥饿循环处理后,不同氮磷比的污水中以及反应器细胞密度实验,叶绿素a含量均有增加,且增加明显。在平行板式生物反应器中,以壳聚糖载体和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载体为研究对象,经过48小时的饥饿处理后,在平行板式生物反应器中测定其对人工污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以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氮磷比为10:1的条件下,以壳聚糖为载体处理污水效果明显优于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载体,壳聚糖载体8小时对氨氮的去除率94.9%,且在4小时去除率为82.3%,4小时壳聚糖载体基本完成对磷的去除,去除率为97.6%。复合载体8小时对氨氮的去除率8小时为82.5%,4小时去除率为74.2%,同样,4小时对磷的去除率82%,8小时去除率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