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为实验对象,了解PIK-75对体外原头节内Nrf2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究Nrf2信号通路抑制后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新鲜羊肝中获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孵育一定时间后按实验要求分为以下各组:空白对照组及PIK-75处理组(0.4、0.8、1.2、1.6及2.0μM)。采用免疫共聚焦荧光技术检测原头节内Nrf2的定位及表达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PIK-75作用后原头节体内抗氧化酶HO-1及NQO-1的活性变化。不同浓度PIK-75作用后原头节经0.1%的伊红染液染色,置于高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及活力,实验独立重复3次并绘制活力曲线图。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Caspase-3试剂盒检测各浓度药物分别作用24h、48h后原头节体内caspase-3酶活性。结果:共聚焦免疫荧光定位指示Nrf2主要存在于原头节的细胞胞浆内,PIK-75作用后,绿色荧光强度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减弱,但其定位未见明显改变。PIK-75作用后的原头节HO-1和NQO-1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0.8μM PIK-75作用原头节2d、5d后,HO-1活性(分别为704.265±5.082 pg/ml、656.05±0.095 pg/ml)及NQO-1活性(分别为2.236±0.018 ng/ml、1.446±0.026 ng/ml)显著降低,并且作用5d后原头节的酶活性明显低于作用2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作用后原头节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活力减弱。最高浓度2.0μM PIK-75组原头节在第6d时全部死亡,变化最明显。PIK-75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越强,即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此外,0.8μM PIK-75处理组作用24h后原头节活性开始下降,在第3d约为67.4%,处理7d后活力降低了一倍,即32.1%,而空白对照组原头节形态及活力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PIK-75可明显破坏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引起虫体表层塌陷及顶突变形,当药物浓度增高及作用时间延长后,表现为吸盘扭曲变形、顶突破坏缺损,提示损害加重。此外,体表还可见大量虫蚀样改变及指状突起。分别作用24h、48h两个时间段后,各浓度PIK-75引起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内caspase-3酶活性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1.PIK-75可有效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Nrf2的表达,并降低其下游HO-1、NQO-1的活性。2.PIK-75体外可明显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促进其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