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以随机对照为原则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并科学系统地评价电针足三里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及安全性,并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便于临床推广。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外五科住院行中等腹部手术治疗患者96例,遵循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8例及试验组(电针足三里组)48例,术后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电针双侧足三里,观察两组病例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研究结果1、电针足三里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在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上均短于空白对照组,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2、分层结果显示:1)在非单纯阑尾及胆囊手术组、胃肠道手术组、开放手术组中,两组间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正常时间的情况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首次排便、饮食时间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而在非胃肠道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两组对比上,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饮食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后第一天VI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与空白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组术后第三天VIP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一天MLT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组术后第三天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观察时点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显示:1)腹胀情况:在观察时点2、4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腹痛情况:在观察时点2、3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恶心呕吐情况: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饥饿感情况: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安全性情况分析显示:两组间在不良事件发生,退出情况,合并用药上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足三里对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优于常规治疗,同时改善腹部术后临床症状,特别是对于传统,开放,胃肠道手术更具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