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和谐的美好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所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全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这表明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是“和谐”。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仅意指制度体制的转变,在更深层面上它也表征着社会价值层面的伦理追求。本文着力探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大视阈中,是以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来引领并指导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这不仅涉及到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更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成败。因而,在伦理学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共分引言、正文两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明了伦理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特定内涵,即新的伦理价值和理想的确立和新的伦理秩序的构建。正文共三章:第一章追溯了中西方和谐思想的思想史渊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蕴含的和谐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中西和谐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性;对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指出马克思和谐思想的特点是将和谐的思想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理论上具有突破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明确了和谐的伦理意蕴以及和谐伦理的基本内涵——是关于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人与物质存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行为准则的学问。第二章从生态和谐伦理、社会和谐伦理、人际和谐伦理以及人与自身和谐伦理的应然状态出发,探讨了当前中国社会现存的现实伦理关系,考察了现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伦理关系的现状和表现,指明了现实伦理关系的不和谐性和亟待改进的必要性。第三章建立在前两章铺垫和分析的基础上,就论文核心问题和谐伦理与当代中国伦理秩序建构的问题提出了观点,即和谐伦理之于当代中国伦理秩序建构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后者的价值基础。这个结论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分析,其一,和谐伦理作为当代中国伦理秩序建构价值基础的可能性;其二,和谐伦理作为当代中国伦理秩序建构价值基础的必然性。最后,对以和谐伦理为价值基础构建当代中国伦理秩序的基本方向做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