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汽车产业的证据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ONG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条长、关联性高,能够带动上下游钢铁、机械、电子、金融、保险等诸多产业的发展,还能为国家创造可观税收,吸纳大量就业人员。可以说,汽车产业发展速度的快慢、发展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引进技术开始,历经初创、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在2013年跨过年产销量2000万辆的大关,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与此同时,汽车产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问题,人口红利、市场红利、国际贸易红利下降,而能源环境问题加剧。汽车产业的发展亟需寻找新出路。其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创新绩效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创新绩效的提升,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创新投入,另一方面来源于“借用的研发”,即接收其他主体的知识溢出。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现有文献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关于知识溢出的研究,学者们更多关注FDI知识溢出对某一地区或某一产业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水平的影响,而关于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的相关研究非常稀缺。第二,大量文献强调地理接近和知识差距对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虽有部分学者在研究知识溢出时引入了吸收能力概念,但是对吸收能力的处理比较粗糙,只把它当作一个调节因素或中介因素,深入探讨不同吸收能力水平下知识溢出效应的文献并不多。第三,关于我国汽车产业或企业的相关研究,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创新与绩效评价,另一方面主要是研究国际知识溢出,尤其是FDI知识溢出对汽车产业或企业发展的影响。在这些研究中,将知识溢出或者国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置于同一框架,分析二者对汽车产业影响的文献较少;另外,关于我国汽车产业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三者关系的文献尚未被检索到,更是缺乏对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效应的对比,以及三种溢出效应在不同性质汽车企业的现实表现。基于这样的判断,本文认为,这里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一,将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引入研究,与国际知识溢出形成对比,拓展和丰富已有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将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分析不同知识溢出水平和不同吸收能力水平下,二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第三,以我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检验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虑企业所有制,分析和检验这三者关系在国有、民营、外资汽车企业的表现是否相同,若不相同,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何;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即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在概念界定和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将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同时纳入研究,并引入吸收能力概念,阐明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其次,通过总结和参考已有研究,对处于不同水平的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线性与非线性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考虑所有制问题,提出和分析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在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表现。最后,以企业的 C-D 生产函数为基础,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创新绩效的代理变量,构建了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数理模型。
  在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为了检验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采用ACF方法测算汽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为因变量;以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知识池为依据计算的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出口水平等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在普通面板回归不理想的情况下,根据理论分析和已有研究,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再次进行实证检验。分别以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以及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并考虑异质性企业问题,分国有、民营、外资汽车企业进行分组检验,得到本文的主要结论。最后,以LP方法计算的我国汽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替代因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所获结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主要结论有:
  对汽车产业而言,第一,产业内知识溢出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对创新绩效起促进作用,产业间知识溢出和国际知识溢出都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U型变化。第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汽车企业的吸收能力处于不同水平时,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 U 型变化,而国际知识溢出呈非线性分段变化,且为负影响。第三,当吸收能力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不同类型的知识溢出,产业内知识溢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产业间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最小且主要为负影响。第四,当知识溢出水平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的吸收能力,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产业间知识溢出,产业内知识溢出的影响较最小。由此可知,对于全部汽车企业而言,要想通过吸收外部知识溢出提高创新绩效,一方面,要确保接收到的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水平达到一定级别;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自身对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达到一定级别。
  对于国有汽车企业而言,第一,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为线性的正向效应;国际知识溢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主要为负影响。第二,吸收能力对的调节作用呈非线性变化。当吸收能力处于不同水平时,产业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U型变化,而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呈分段变化。第三,当吸收能力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不同类型的知识溢出,产业间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内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最小且主要为负影响。第四,当知识溢出水平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的吸收能力,产业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国际知识溢出,产业间知识溢出的影响较最小。由此可知,对于国有汽车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确保接收到的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水平达到一定级别;另一方面,要将自身对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控制在一定区间;此外,还需对国际知识溢出持谨慎态度。
  对于民营汽车企业而言,第一,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国际知识溢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呈 U 型变化。第二,吸收能力对产业内知识溢出的调节作用呈非线性变化,对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第三,当吸收能力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不同类型的知识溢出,产业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间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最小且主要为负影响。第四,当知识溢出水平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的吸收能力,产业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存在影响,而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可知,对于民营汽车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确保接收到的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水平达到一定级别;另一方面,要充分提高自身对产业内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
  对于外资汽车企业而言,第一,产业内、国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呈分段变化;产业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线性的正向作用。第二,吸收能力对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的调节作用呈非线性变化,对国际知识溢出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第三,当吸收能力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不同类型的知识溢出,产业间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内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最小且主要为负影响。第四,当知识溢出水平保持不变,每增加一单位的吸收能力,产业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产业间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知,对于外资汽车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确保接收到的产业内知识溢出水平达到一定级别,并将国际知识溢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要对不同类型的外部知识匹配不同水平的吸收能力。
  通过对比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内、产业间和国际知识溢出的弹性,以及三种类型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共同影响创新绩效的参数估计值的大小可知,整体而言,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对我国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大于国际知识溢出。这一研究为正确认识“市场换技术”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出新方向:在吸收国际知识溢出的同时,也要足够重视国内知识溢出,强化与国内知识匹配的吸收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对于知识溢出方,要更新观念,建立溢出“收益”观,还要鼓励跨国并购,扩大企业影响力;对于知识接收方,要增加知识储备,扩大知识多样性,强化吸收能力,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借鉴发展国家经验;对于政府,则应当完善现有的利益补偿机制,弥补溢出方损失;肃清障碍,畅通渠道,促进知识溢出;建立知识交流平台,形成知识溢出网络效应;加强资源整合,加大对自主品牌研发的扶持力度;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学者们关注较少的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纳入研究,构建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共同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拓展和丰富了已有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深入考察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分析和检验处于不同水平下的知识溢出和处于不同水平下的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这是对已有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进一步细化。第三,以我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和产业层面的弹性分析,对比和分析了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效果,得到产业内、产业间知识溢出对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国际知识溢出这一结论。既为深刻认识和合理判断“市场换技术”策略提供依据,也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出新方向:在吸收国际知识溢出的同时,也要足够重视国内知识溢出,强化与国内知识匹配的吸收能力的培养。第四,检验了国有、民营、外资汽车企业产业内、产业间、国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不同效果,并得到一些新结论。民营和外资汽车企业接收到的产业内和国际知识溢出越多,越有利于其创新绩效的提升;吸收能力越强,也越有利于其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国有汽车企业对知识溢出尤其是国际知识溢出的态度并非如此,于国有汽车企业而言,国际知识溢出越多、吸收能力越强,越不利于其创新绩效提升。并据此提出国有汽车企业必须对国际知识溢出持谨慎的态度,也需要把吸收能力控制在合理范围。第五,已有的研究关注吸收能力对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却鲜少有人关注知识溢出对吸收能力的影响,可以说,以往的研究是缺乏反馈机制的静态分析。本文提出并检验了“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一观点。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动物权利组织的主席,也是动物保护运动“大猿计划”的创始人,并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在世哲学家之一的彼得·辛格教授出版了被誉为“西方动物解放运动圣经”的《动物解放》之后,动物解放运动较之前得以蓬勃发展,从此西方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本论文基于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及其相关书目的理论基础之上,以阐释辛格提出动物解放思想的缘由为切入点,认为在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论里始
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全球金融市场间的相互联系,金融市场间的动态联动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股票和债券市场在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的黄金市场建立较晚,但黄金因为其特有的经济属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我国股票、债券与黄金资产之间的动态联动性,对于金融理论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还是监管者的政策制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危机后,市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因其自身的弱势经济特征、缺乏有效抵押物,加上不健全的社会信用及金融服务体系,小微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境。与此同时,科技金融平台具有灵活性高、程序简便、借贷成本低等特点,作为传统融资模式的有效补充,已成为长尾群体融资的重要渠道,似乎在为普惠金融发展铺就一条可行之路。这一融资模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研究者对科技金融平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也正逐渐完善,债券市场现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支柱,而其中公司债的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债自 2007 年问世以来,历经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工具。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自 2015 年以来,我国的公司债市场多起违约频频发生,信用风险不断扩大,其中AA级以下的公司债发行规模达到20%,违约主体甚至由民营企业蔓延到了国有企业,“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对外开放的高度和宽度都不断拓展。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汇率市场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民币外汇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作为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在-离岸人民币汇差波动的显著性和关联性愈益凸显,而汇差波动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两岸市场的联动关系,给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带来了一定挑战。但是,以往学者们的研究单独聚焦于“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2018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增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企业创新不仅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标准。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和《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企业因时制宜地进行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将宏观经济变量与企业微观行为相结合,基于汇率改革之
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数量逐步增多。人口的迁移会对住房产生重要影响,而住房问题也是迁移人口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商品住房价格不断攀升和人口迁移总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研究人口迁移和商品住房价格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需要依赖人口的住房需求,因此本文以城市层面的人口迁移为切入点研究人口的空间流动和房价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往研究对人口迁移和商品住房价格
学位
2017 年以来,随着股市危机逐步平息,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在历经一年半全面限制后,迎来三度松绑。到2018年12月的第三次松绑,中国股指期货松绑政策已初具规模,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指日可待。但受危机期间股指期货市场舆论讨伐和股指期货松绑期间连续三次乌龙指事件影响,广大投资者对于股指期货市场仍存在较多疑虑。当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正处在发展改革的“十字路口”。如何放开股指期货市场限制,以恢复股指期货风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效率。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配置对其他要素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要从过去的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转为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发展,必须大力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必须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另一
学位
城镇化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机制。推进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是核心,产业的发展是重要支撑,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质量。在当前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城镇化动力不足、体制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城镇化发展的“碎片化、空心化、模式化、陌生化”等问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