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和严峻。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了养老资源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了农村养老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农村养老模式、养老资源城乡统筹以及国外农村养老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但是已有研究没有解决养老资源的概念界定以及资源配置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动因问题,缺乏从定量的角度探讨如何整合我国农村养老资源,为此,本文从养老资源的概念界定出发,探讨其配置机制,研究构建出养老资源配置的一般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我国农村传统养老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瓶颈,分析我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动因,探索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改革的新思路,以期优化我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将养老制度改革的核心由政府关注转变为全社会关注,由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为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养老资源,最终实现全社会养老,缓解农村乃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总体水平低下,表现为协理机制配置的弱化、政府机制配置的低效率和市场机制配置滞后三个方面,同时伴随着城乡非均衡和区域非均衡的特点。通过对我国GDP发展、城乡二元与区域差异并存的经济动因和文化理念、法制建设、农村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家庭结构等非经济动因的现状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的分析,本文提出:应当通过固化道德约束、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政策激励等方面不断创新我国农村养老资源的协理配置机制,通过健全法制约束、强化基金管理和完善制度衔接方面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养老资源的政府配置机制,通过培育并增强商业保险意识来积极探索我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的市场配置机制,拓展农村养老思路。论文的创新性主要是:(1)建立了研究养老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框架。论文认为关键是要综合考虑三方面要素:养老资源的需求、养老资源的供给和影响配置动态变化的动力因素。在动力因素的驱动下,养老资源的需求、养老资源的供给在不同历史阶段发生不同的变化,同时,三要素之间存在互动性;一般来看,养老资源的需求具有超前性,养老资源的供给具有滞后性;养老资源的供给必须以养老需求为前提,在动因作用下,实现养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2)丰富了养老资源配置的三种机制,包括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协理机制。三类机制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的支持体系:政府机制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福利;市场机制以自有资源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协理机制通过共同体的资源满足社会需要。(3)深入分析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的经济动因和非经济动因,构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模型、城乡收入差异系数模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模型,并做了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厘清国内生产总值、城乡收入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对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体系和机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对于有关研究和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