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以QQ群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加速了信息流动和情感互动,互联网技术下的虚拟社群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带来自我认同和社交满足感的“想象的家”。基于此,不同的人们在兴趣爱好的指引下共赴一场群体的狂欢。其中,CP趣缘群体是颇为特殊的一群人,她们独有的文化实践方式引发了数次互联网热议,成为一种网络文化景观。作为积极参与到社会良性互动中的群体,她们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但同时因其痴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以QQ群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加速了信息流动和情感互动,互联网技术下的虚拟社群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带来自我认同和社交满足感的“想象的家”。基于此,不同的人们在兴趣爱好的指引下共赴一场群体的狂欢。其中,CP趣缘群体是颇为特殊的一群人,她们独有的文化实践方式引发了数次互联网热议,成为一种网络文化景观。作为积极参与到社会良性互动中的群体,她们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但同时因其痴狂、不理智等特性也为人们所诟病。这就让人不得不开始思考,怎样的动力能够将个体的CP粉丝凝聚成社群呢?情感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以CP趣缘群体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对该社群的参与式观察来了解群体的互动模式和维系机制,并基于群体成员的互动文本材料进行会话分析,探究CP趣缘群体成员媒介参与行为背后的情感凝聚和身份认同。首先,研究者对仪式、情感、符号、叙事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文献梳理,厘清了相关概念,对研究对象有了清晰的认识。其次,本文将互动仪式作为理论视角,研究CP趣缘群体的仪式表现、分析群体成员们的身份符号和情感能量变化,并通过对CP趣缘群体的文本生产活动的梳理,尝试在符号文本中寻找情感和仪式对其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观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亚文化群体特定的情感和故事。研究发现,CP粉丝通过对CP主角亲密关系的想象和阐释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社交媒体提供了互动空间的前提下,情感作为动力产生了社群,群体成员们通过互动仪式产生的身份符号和情感能量维系着共同体意识,QQ群就是CP趣缘群体成员们通过互动产生的意义共享和身份认同构建的“圈子”。在这个共享的圈子中,群体成员互动产生的情感能量足够庞大,有效累积的情感形成连带逐渐扩散到群体中造就了群体沸腾。可见,群体的互动仪式对于个体的情感获取和群体情感认同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更易于使其陷入真假难辨的情感茧房之中。对于CP趣缘亚文化群体来说,互动仪式虽然对他们的情感价值培养提出了挑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为这一群体带来内在性价值、为她们的文本生产活动创造条件、为其社会性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在数十年的摸索和试验中,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特稿媒体,也培养出一批极具个性的行业精英。然而特稿作为新兴文体,其文体形式、业务知识、价值取向等都缺乏统合性的共识,需要行动者在实践与互动中建构合法性。目前国内对记者群体研究框架多使用阐释社群、元新闻话语等元理论,重在对业界话语的阐释性研究。这种角度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对知识生产传递过程和从业者间实践互动维度的考察。本研究引入“实践社群”这一理论视角,将特
作为最典型的数字技术形态之一,二维码提升了媒介以动态机制汇聚城市社会异质化系统的动能。媒介正成为社会系统及社会运作的传导器与转换中枢,在此基础下,“码之城”这一新型城市形态应运而生,数字技术以数字媒介为中介与城市建立起新型关系。从反映与建构,到驱动和生成,媒介的发展呈现了人与技术系统“共创生”的样态。支付码、健康码、交通码……城市与人的关系在“码”上找到了新的结合点,人们参与其中,不断更新城市代码
现代社会始终伴随着人与技术的互动交往,以往研究多聚焦于人对技术或媒介的“使用”状态,忽视了对“不使用”形态的关注,当前国内对间歇性中辍行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对缺少传播学视域下对人与媒介关系的探讨。了解某一群体为何、如何选择与不选择某一媒介,有助于揭露人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复杂互动关系和深层矛盾。本研究从传播学视角切入,综合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行为科学、信息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
对产业互联网推进钢铁供应链绿色发展的底层逻辑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绿色价值理论和绿色服务逻辑。对产业互联网推动钢铁供应链绿色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当前产业互联网创造绿色价值的难点,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正>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能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反思,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因此,在这种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己任,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为主要目标,这是对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过程。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作为参考,对“三新”视域下历史教学进行探索创新,旨在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
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教学设计,追求的是在教师引领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使教与学的活动在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辩证统一、相互衔接和深度交融。从三个方面:立足单元视角,养成内容贯通意识;丰富历史情境,增强探究过程体验;设计序列问题,促进素养整合进阶,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提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教学设计的相关方法。
应对严重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和推进老年群体中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当今我国社会的重要议题。其中,智能手机作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信息传播技术,其在老年群体中的进一步普及成为弥合老年人数字知识鸿沟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立足于这个视角,通过对10年来《燕赵老年报》“老年人与智能手机”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重点探析我国进一步推进社会信息化过程中,针对老年人的政策方针和舆论引导的特征。本研究选取《燕赵老年报》中2012年1月
仪式,是人类古老的文化活动,也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一直以来针对仪式的研究从未停止,从19世纪末到如今,一百多年间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斐然。纵观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历程,基本分为两大阶段,以宗教祭祀为主的宗教研究方向和以社会行为为主的功能研究方向,这其中包含着“神话—仪式学派”“心理分析学派”“现象学派”“社会结构—功能学派”“象征学派”“实践、表演学派”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仪式研究的学派。除了人类学,
点云是计算机视觉中重要的数据格式之一,被应用在自动驾驶、机器人、虚拟现实等领域。随着激光雷达性能的增强,点云数据的获取也变得更加容易,对点云数据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点云的目标分类是点云研究的重要分支,是其他下游任务的基础。目前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分类方法在特征提取方面未能很好地将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导致网络的精确度不高。另一方面,设备在采集点云数据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使得采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