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段历史下面,都有另一段历史”:论希拉里·曼特尔的《提堂》的反历史性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拉里·曼特尔是英国最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之一。《提堂》是她都铎王朝历史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也让她于2012年再次获得布克奖,成为唯一一位两次蟾宫折桂的英国作家。该小说接着上一本的故事,讲述了克伦威尔继续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己的政治生涯,他见证了国王发妻凯瑟琳王后含恨去世,看到了现任王后安妮·博林渐渐失宠,而又发现国王爱上了简·西摩女士,于是开始积极为自己铺设后路,然后在国王的授意下搜集安妮·博林的罪证,并以通奸叛国罪将其送上断头台,最后把简·西摩送上皇后宝座的一段历史。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提堂》的反历史性特点,揭示作者想要补充历史的创作意图。希拉里·曼特尔在创作历史小说过程中一直对被正史忽略的历史十分关注,她的历史书写常常聚焦于边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都铎王朝的历史学家乔治·伊尔顿认为,都铎王朝走向兴盛与亨利八世时期的政府机制改革不可分离,而一直被忽略的历史人物托马斯·克伦威尔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对曼特尔的历史书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历史主义学者史蒂芬·格林布拉特认为,人们想要通过轶闻等边缘信息追寻的,区别于主流的宏大叙事的历史,可以被称为反历史,反历史能够唤醒潜藏在历史表面下被正史忽略的真实。通过重新阐释被正史忽略的微观历史,曼特尔表现了她小说的反历史性。首先,曼特尔通过使用轶闻等历史信息重构了三位历史人物的传统形象:把世故圆滑的克伦威尔刻画成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把性情暴戾的亨利八世描绘成一名受人爱戴的君王,而攻于心计的王后安妮·博林则是政治斗争中可怜的替罪羊。其次,她对三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重新阐释:托马斯·莫尔之死不再是一个忠臣的牺牲,而是个人不愿顺应历史演变的必然后果;安妮·博林的倒台并非是克伦威尔因政见不合而蓄意谋害,也并非国王喜新厌旧后凭借一己之力将之扳倒,而是国王授意臣子领命的过程;简·西摩的崛起,不仅仅是新旧贵族势力斗争的结果,也是国王垂青,而克伦威尔抓住机遇发展其政治生涯的结果。再次,曼特尔选择从克伦威尔的视角出发叙述历史进程,相比全知全能的宏大叙事视角,更能走进叙述者内心,唤起读者的共鸣与同情;隐含作者的存在则形成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氛围,能唤起更丰富多元的历史解读;错乱的叙事时间和变换的场景形成非线性叙事,在意识流中时而预叙时而闪回,现实场景与心里场景也不断变化,体验式地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景,使得历史发生变得真实可感。为边缘人物翻案,反映出作者想要呈现出历史之下的历史,主流之外的历史的创作意图。从重构传统历史人物,重现重大历史事件,到建构微观叙事出发,曼特尔力图揭示被宏大叙事所掩盖的真实历史。
其他文献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文坛最主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运用熵来观照现实世界。   本文以《拍卖第四十九批》为例,以文本分析为基本方法,介绍了品钦的文学贡献以
政治文本负载着极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仅仅从传统的语言层面上着手研究其翻译,显然不够全面。而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三要素—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一直都被用于研究文学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才华横溢而颇有争议的作家。她的主要作品包括《心是孤独的猎手》(1940)、《金色眼睛的映像》(1941)、《婚礼的成员》(1946)、《伤心咖啡馆之歌》(1951)和
教师话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基本工具,它不仅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还是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以往对于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表明,教师话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新闻已经成为读者获取世界各地信息的重要手段。新闻标题正如一则新闻的窗户,能传达基本的新闻信息并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新闻报道。修辞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