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并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冲突、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入使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了向现代先进文化的转型。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发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处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问题上,对那些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要承继下来,对于阻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传统文化部分,不论其沿袭多久都要舍弃。中国传统文化唯有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和弘扬了自身的精华,抛弃了自身的糟粕,实现了自我提升。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当代中国新文化,不仅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提供了理论指南,而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提升和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通过转型使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在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要重视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内化到中国文化之中,以实现它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发展的进步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本文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运用理性的目光,对怎样摸清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以增强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和创造力、加强文化软实力等问题做出突出的回应,力求进一步阐明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动态的视角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途径、机制与特色等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路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