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产业的历史和现状。本文采取了“技术轨道模型”分析三个国家的每个技术发展阶段,从而得出每个国家的典型实例:1)技术模仿阶段(中国),2)模仿创新复合阶段(韩国),3)技术创新阶段(日本)。这一分析框架有助于分析上述三个国家的技术转让率。中国、韩国和日本分别代表了一些技术发展的标志性进程,如中国的重复性模仿,韩国的创造性模仿,日本的创新性创造。本文选取的案例会着重对这三种进程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三个国家的比较,得出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益的方向,使其成为21世纪汽车产业的佼佼者。选择中国作为主要的案例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并且超过13亿的有巨大潜力的市场。2006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汽车市场,包括卡车和小型货车在内的车辆销售达到了800万辆。但是中国的人均车辆拥有率仍然较低,平均100人拥有6辆车。相比美国的90%和英国的80%人均有车率。这其中的潜力是巨大的,AC尼尔森研究进一步表明中国将有更多的人想拥有一辆车。随着车辆的高增长率,中国去年超过8%的GDP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倾向于进驻中国。然而,和欧洲汽车相比,中国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也没有知名品牌,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绊脚石。相较于中国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他们的汽车行业更为发达。尽管韩国的汽车行业尚未达到日本的水准,但在2008年,韩国跃居成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和第六大出口国。此外,中国还可以像韩国一样从美国和日本学习技术转让和零部件转让。最后,本文提出了在当前全球化的汽车行业,日本仍然处于领先地位,韩国也正为之努力。中国在面临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在努力发展自己的技术。为此,中国政府通过对一些海外学者和科学家的投资来支持R&D的发展。此外,中国政府也正在创造一个环境,努力降低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门坎。如果中国持续这样的努力,就可以从劳动密集型过渡成为知识密集型。在绿色科技的今天,存在着大量的机会,让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军国际市场。总之,M&A和研发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能否在本世纪崛起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