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无可辩驳地改变着人类的文明。信息方式的革命让计算机从装有空调的大房里走出来,搬进了书房和办公室里,现在又跑到了人们的膝盖和衣袋里;网络已经摆脱了那些线和机器的限制,在空中自由地漫舞,正如一部电影的名字那样在“云中漫步”;活跃在人们手掌和指尖上的手机已经不再只是打打电话那么简单。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从一个通信终端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移动多媒体,它在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1973年马丁·库珀第一次用移动电话通话起,到1992年世界第一条手机短信“圣诞快乐”的发出,再到2009年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允许执政期间可以使用“黑莓”手机收发私人电子邮件的总统。短短35年时间,手机已经从贵族式的“大哥大”发展成为全球33亿用户的随身“小玩意”。由于手机技术与应用的的飞速发展,我们即将从“双向去中心化交流”的第二媒介时代来到一个打破时空限制的个性化随意多元交流的第三媒介时代。
手机,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个人传播于一身,融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于一体,随时随地在移动中完成工作、学习、娱乐、资讯、支付、遥控等多种任务,它引领我们来到信息移动社会5.0时代,它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五媒体”。随着这一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在中国这一拥有全球最多手机用户的国家,深入地研究第五媒体对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第五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随时随地的沟通,更多的是一种对原有传统媒介和网络文化的延拓和手机文化的生产,它以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前所未有的力度迅速影响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它不仅改变着文化的构成,改变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而且还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话语方式、阅听习惯、交往方式、语言文字、礼仪规范等各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第五媒体所带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变化作为一个当下新型文化文本进行多重视域的解读,分别从文学艺术、信息传播、日常生活、文化创意产业等不同文化侧面,并结合当下传媒新实践、文化新现象,审视由第五媒体所引发的当今社会文化潮流、症侯和发展趋向,尝试对当下变幻多端的文化现象提供一种立体多层面的观察角度。第五媒体文化在拥有6亿多手机用户的中国,已经深深地改变着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在第一章首先分析了第五媒体文化产生的现实语境,并提出了由于手机这种新媒体的出现而带来的新文化,将引领人类进入“第三媒介时代”。文章通过对“第五媒体”概念的解释和论争的综合对比分析,以及对第五媒体特征的分析,认为无论你是否认同手机是“第五媒体”,它的影响都无法让人视而不见,在文学艺术形式、文化传播、信息方式、文化产业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已经足以证明它的地位。由于要想透彻地研究第五媒体文化,所涉及的学科理论会十分庞杂,在第五媒体文化理论景观中,重点将一些媒介文化理论对第五媒体文化研究的影响做了介绍。在媒介文化方面,第五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既定的传播秩序,颠覆了既定的话语,使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式显现出危机,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移动传播范式,它在空间、时间、社会规范、自我身份、审美文化、身体变化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范例。
第二章对第五媒体与信息传播的分析以第五媒体的发展历程、第五媒体的表现形式和特性为基础,重点解读了在第五媒体特点之上发展而来的新闻传播的新趋势。第五媒体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起到迅速及时大范围的告知作用,同时也诱发了谣言的扩散。如何发挥第五媒体的优势控制危机事件事态的扩大,并使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是当今管理机构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近几年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多这方面的案例,比如SARS事件、毒奶粉事件等等,在这些事件中,手机短信在及时传播权威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民间流言的传播也引起了一些恐慌心理。因此,在第一时间利用最快捷、最广泛的第五媒体告诉大众事实的真相,实现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处理的科学化,对于国家信息管理和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信息发布与公共管理方面,第五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省时省力省钱的特点,且互动性强、精准度高、效率高,为人们在参政议政、舆论监督、廉政监管、公共事务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沟通途径和监督平台。第五媒体还催生了公民记者、草根媒体,对于信息民主进程的加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五媒体就像是“可移动的电子民主墙”一样成为一个新的民众表达的“意见市场”。在传播公共空间领域,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都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公共空间和话语空间,同时还制造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重叠情境。在由手机所制造的新的公共空间当中,人们的交流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空间的开放性和人们的参与程度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自由,互动性更强,比以往的传播公共空间相比,更能够体现出话语权的平等。文章还论述了第五媒体在北京奥运会中所发挥的独特的信息传播作用,“手机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新亮点,不仅体现在媒体记者利用手机进行即拍即传的快速报道方式上,还体现在奥运会实时新闻在手机电视、手机网站上的随时随地的传播,而且,奥运主题歌的无线下载量创造了音乐史上的传播记录,同时手机在奥运会上的应用也为我国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演习”。
在第五媒体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论证中,从媒介变迁与当下文学场、文学“牵手”事件的描述中,文章提出第五媒体不仅对当下文学场域的文学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助推了文学边界的位移,并使文学的生存更加媒介化、“麦当劳化”,而且还使传统的文学书写方式和文学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文学的修辞与审美角度也发生了改变。这种以综合化、多元化生产方式书写出来的文学形式,适合了当下碎片化、浅化、屏幕化、随意性的阅读特点。同时,手机文学中文本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都参与了对文本意义的创造,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线模糊了。文章认为,手机文学为文学家族增添了新的品种,为文学创作开辟了一块新的“牧场”,但同时也带来了商业化与媚俗化的弊端,原创的缺失与疯狂的复制也给手机文学罩上了浓重的商业和功利主义色彩。
第五媒体对日常生活的改变更是不容忽视。用拇指链接起来的人际关系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社会资本,而且还制造出了一种新的交往关系,即“熟悉的陌生人”。手机还可以作为人们“软化时间”的工具以协调工作和生活中的安排约定。当然,手机作为当今大多数人们的一种沟通交流工具,使书信这种深度表达情感的传统方式受到了冲击,而短信的蔓延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情感的贬值。第五媒体的多方面应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在文化消费和日常消费中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人们只在拥有一部可上网手机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娱信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手机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家居生活,成为日常生活里的得力助手。手机成为了新的社会区隔符码,手机在性别、身份和消费习惯上都成为区分不同群体的一种代表物。第五媒体还加剧了青少年对于个性与创新的追求,“拇指文化”造就了“聪明的暴民”一代,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同时,本文还论述了第五媒体与安全问题的关系,指出手机可以减缓人们的焦虑感,带来一种安全感,但同时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不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对手机功能的不恰当使用而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本文将文学、传播学、美学、新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融入第五媒体文化研究当中,整合了以往学者所进行的第五媒体相关研究,借鉴了最新最前沿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以大量的数据和典型的事例来论证第五媒体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当中所引起的巨大变化,重点对第五媒体所创造的信息新方式、文学生产和阅读新体验、独特的媒介文化与空间文化、社会资本构建方式、青年亚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