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其渊源、内涵、评价这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探索。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渊源。我国近代的民族关系是孙中山民族思想酝酿和发展的最初舞台;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提出本阶级的政治要求奠定了阶级基础;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熏陶则潜伏了消极因素的因子;列宁民族思想的启示为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统一、民族意识教育、民族学要素分析等方面。在民族平等方面,孙中山就民族平等与社会革命、各民族平等参政、各民族宗教平等、平等的发展权这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了实现民族团结,他旗帜鲜明地反对革命队伍中存在的民族仇复主义,提倡五族一心共建民国,并团结世界上的被压迫民族和联合平等待我之民族。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势下,孙中山一方面宣传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也回顾中华民族的优点,以树立民族的自信心。批判 “世界主义”是中山先生对帝国主义在思想上散布的流毒进行清理的正确步骤。在理论上,孙中山还就民族的概念与本质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民族学要素进行了探讨与概括。本文最后是对孙中山民族思想的评价部分。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民族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的特点,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在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指导下,民族革命的方向最终没有滑向民族屠杀的悲剧,五大民族平等参政的观念得到了体现 ,民族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济弱扶倾”也鼓舞了亚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当然,囿于各种限制,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也表现出一定的局<WP=5>限性,即:一定程度的大汉族主义,对家族、宗族、民族无法做出科学的划分,更不能提出消灭剥削制度来消除民族压迫的科学结论。作为一位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孙中山处于中华民族倍受凌辱的年代,他为此锤炼的民族理论充满着前所未有的艰辛和曲折,但其主流是科学、进步的。在冷战结束,民族问题再次突显的今天,诚如毛泽东所言,作为一份“珍贵的遗产”加以批判地继承,以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