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水稻主产区,而冷害是影响该地区稻米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为比较不同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明确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冷害的时空规律,探索水稻障碍型冷害的综合监测、评估方法,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167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28个物候观测站的水稻生育期数据和东北地区各县(市)的水稻产量数据,对2004-2012年水稻障碍型冷害判定结果进行判对率及一致性分析,优选适用于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冷害监测的气象指标。接着根据优选指标和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1986-2015年的障碍型冷害时空分布规律。最后利用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完成对2006、2009和2012年的障碍型冷害事件进行综合监测、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时间分布上看,2004-2012年间东北地区水稻减产县(市)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有112个县(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稻减产,占县(市)总数的50.9%;水稻减产县(市)数量最少的年份是2008年,有23个县(市)发生了水稻减产,占县(市)总数的13.3%,当年没有发生重度减产的县(市);从空间分布上看,在研究区域各市县中,重度减产县(市)主要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各县(市)水稻减产等级以中度为主,辽宁省发生减产县(市)较少,且以中度和轻度减产为主。(2)从不同种障碍型冷害标准的评估结果上看,与《北方水稻低温冷害等级GB/T34967-2017》(2017)相比,基于《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182-2013》(2013)的各市县水稻障碍型冷害评估结果与水稻减产率的一致性和判对率水平较高,更适用于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冷害监测、评估。(3)研究期内,东北地区不适宜种植区域面积逐渐减小,不同熟性适宜种植区呈现北移东扩的趋势,其中以晚熟区扩大范围最为明显。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障碍型冷害具有波动发生的特点,不同熟性区年平均冷害站次比大小表现为早熟区>中熟区>晚熟区;2006-2015年为早熟区冷害多发时段,1986-1995年为中熟区冷害多发时段,1996-2005年为晚熟区冷害多发时段;2006年以后中熟区和晚熟区冷害总发生频率减小,但部分区域的不同等级冷害发生频率提高增加。可见,东北地区障碍型冷害的发生仍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在整体冷害频率下降的情况下,个别区域在某些年份仍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4)以冷害事件前后NDVI的最大降幅作为表征水稻受胁迫的指标,根据自然间断点法对水稻受冷害胁迫程度进行分级。从评估结果上看,在2006、2009和2012年的冷害事件中,气象评估结果与遥感评估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表明以NDVI指数对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冷害灾情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反应研究区水稻障碍型冷害真实受害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