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民主政治更加开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物质生活的提升逐步衬托出精神生活的匮乏。要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依赖于社会主义“硬件”的发展,同时会越来越依赖于“软件”的完善,即公民素质或公民意识的提高。在国内外有关公民意识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潍坊市公民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潍坊市市民的实证调查和数据采集验证潍坊市市民公民意识理论模型。潍坊市市民公民意识理论模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包含着市民主体意识,市民参与意识,市民权利意识,市民责任意识,市民法律意识以及政治效能意识五个维度的公民意识内容的理论模型;其二形成了包含了影响公民意识生成与培育的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五个维度的公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根据调查数据,提出的9假设,全部得到了验证。另外,在不同群体的差异检验中,男女在参与意识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阶段在公民意识的每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汉族与蒙族,满族,回族之间在参与意识层面上有显著性差异。已婚未婚群体在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政治效能意识三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党员和团员,党员和群众,民主党派和团员,民主党派和群众之间在公民意识每个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下分别与其他各个学历段在权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上有显著差异。不同职业在参与意识,法律意识,政治效能意识上有显著性差异。1000元以下、1001-2000元收入群体分别与其他收入阶段群体在公民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政治效能意识维度上有明显差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潍坊市市民的整体状况,提出了以发展经济为基础、完善政治沟通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构建公民社会,搭建全方位公民教育体系的对策,基于解决潍坊市市民公民意识现状而提出的这些对策为我国公民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