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福利的历史悠久,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危机,职业福利才进入到研究者的视域。西方国家的改革实践证明职业福利是国家福利的重要补充,在员工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水平、多元化的福利需要不断产生;企业职业福利成为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福利需要的重要途径。同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单位福利解体,企业职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从其中分离出来,共同构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越来越重视为员工提供职业福利,职业福利在员工保障方面也被赋予了重要的作用。但分离后的转型过渡期,企业职业福利的发展并没有达到与其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相一致的发展目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远不能满足员工保障需要;国有企业在实施职业福利中存在着无序混乱状态;对国有企业“福利腐败”的批评影响了对国企提供职业福利的正常判断。要使企业职业福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明确其项目内容、运作机制及其与国家福利的作用机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议题。而且,从国际上看,职业福利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中国企业职业福利的研究能够丰富职业福利的经验研究,增加职业福利的国际比较意义。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中国企业职业福利与国家福利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何转变以及如何实现转变。论文将企业职业福利与国家福利关系的变革作为研究主线,对中国企业职业福利的转型、转型后与国家福利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运用补充理论明确转型后企业职业福利的补充功能衡量指标、生成机制和发展配套措施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比较法对企业职业福利与国家福利的关系进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历史比较,对企业职业福利发挥补充功能所需的内容和结构、生成机制、发展配套政策进行中西比较;运用文献法搜集相关中国企业职业福利发展的数据以进行量化分析。本文首先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借鉴,明确职业福利的内涵,并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法规补充型和工资替代型职业福利;四小类——法规补充型货币福利、法规补充型非货币福利、工资替代型货币福利和工资替代型非货币福利;确定对职业福利补充功能的考察维度——形式补充和内容补充(项目覆盖范围、人员覆盖范围和供给量)。利用这些工具,对中国企业职业福利的转型进行探索。接下来分析了中国企业职业福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职业福利从作为与国家福利的混合体向国家福利的补充项进行转变的背景、动力和条件。紧接着借鉴西方职业福利发展的经验,为中国职业福利的转型考察构建一个参照系。利用本研究设定的工具和西方职业福利发展经验,并依据中国的现实情形,形成对中国企业职业福利进行补充功能分析的标准。依据本研究所搜集到的二手数据对职业福利的补充功能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补充功能方面,形式补充已经完成,然而内容补充方面存在问题:项目结构不合理、人员覆盖范围狭窄、法规补充型福利供给量不足等;企业职业福利生成机制不健全,集体协商制度仍未就职业福利内容进行有效协商;企业职业福利运行和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供给缺乏,企业职业福利发展空间受限,制度运行有效性差。最后,针对中国企业职业福利面临的补充功能发挥困境,本研究认为要形成其补充功能所需要的项目结构、人员覆盖范围和供给量要求,需要构建平衡型企业职业福利制度。通过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收入货币化改革为企业职业福利转型提供动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为其转型提供条件;中国虽然在战略规划上提出了企业职业福利与国家福利向补充关系转型,但是企业职业福利的补充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形成。为实现企业职业福利与国家福利之间的补充关系,本文提出了平衡型企业职业福利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从职业福利制度本身来看,需要鼓励法规补充型职业福利的发展、规制工资替代型职业福利,引入对人员覆盖范围的反歧视规制;从职业福利发展的外部措施来看,社会保障基础作用的发挥是铺垫;对法规补充型职业福利而言,集体协商机制是路径;政府对企业职业福利发展的相关规制政策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