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高尿酸血症被称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外的“第四高”基础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尿酸生成过多与尿酸排泄减少密切相关。人体血液尿酸水平主要由两方面决定,即尿酸的生成与排泄,而90%的高尿酸血症是排泄减少造成的。尿酸的排泄有70%通过肾脏,30%通过肠道。人体参与尿酸肾脏排泄的转运体数目众多,主要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如尿酸转运体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379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高尿酸血症被称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外的“第四高”基础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尿酸生成过多与尿酸排泄减少密切相关。人体血液尿酸水平主要由两方面决定,即尿酸的生成与排泄,而90%的高尿酸血症是排泄减少造成的。尿酸的排泄有70%通过肾脏,30%通过肠道。人体参与尿酸肾脏排泄的转运体数目众多,主要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如尿酸转运体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和其他尿酸相关转运体,如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等。其中,URAT1在肾脏尿酸的重吸收中起最关键的作用。目前,影响尿酸在肾脏排泄的药物大都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如苯溴马隆)或疗效不显著(如丙磺舒),它们属于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抑制剂,但因为选择性低带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问题使它们的临床使用受到严重限制,其中苯溴马隆因为可引起爆发性肝炎,在欧美等国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因此,开发新的靶向URAT 1的特异性促尿酸排泄药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成为研发热点。化合物CDER167是本课题组以降尿酸化合物Lesinurad和正处于Ⅱ期临床试验的降尿酸化合物RDEA3170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改造得到的,其在靶向URAT1促尿酸排泄方面可能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本文将对其体内外降尿酸活性及其机制进行探究。目的旨在研究(3-(萘-1-甲基取代)吡啶衍生物CDER167在体外对URAT1的抑制活性及其在高尿酸血症小鼠体内的降尿酸活性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设计和开发靶向URAT1的促尿酸排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方法采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hURAT1基因片段,通过双酶切和T4 DNA连接酶构建pcDNA3.1(+)-EGFP-hURAT1质粒;利用Lip3000脂质体将该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是否表达;此外,通过同位素标记[14C]尿酸吸收实验检测CDER167对hURAT1转运尿酸的能力,通过6-羧基荧光素(6-CF)吸收实验检测CDER167对hOAT1转运活性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化合物细胞毒性;通过酶活力实验测定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合同源模建的三维结构与分子对接技术寻找hURAT1与CDER167和RDEA3170的可能作用位点;通过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构建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并用试剂盒检测CDER167对高尿酸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尿囊素等的影响,用RT-qPCR的方法检测尿酸转运相关蛋白mURAT1、mGLUT9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体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URAT1在细胞膜上高表达,在细胞质中几乎不表达;瞬转hURAT1的HEK293T细胞摄取[14C]尿酸的能力相对于空白组显著增强;CDER167 和 RDEA3170 抑制 hURAT1 和 hOAT1 的 IC50 值分别为 2.076μM和 1.474μM、6.782 μM 和 7.647 μM。两者在 0-200μM浓度下作用 24 h 和 48 h对肝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无明显影响;在0-40 μM浓度下对黄嘌呤氧化酶均无明显抑制作用;CDER167和RDEA3170与hURAT1分子对接的结合位点分别是Thr363,Arg487,Pro484 和 Gly361,Phe362,Phe365,His142,Arg370。体内:CDER167对小鼠的体重、肾体比、肝体比、血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无显著差异;1 mg/kg-10 mg/kg剂量的CDER167能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肾脏mURAT1、mGLUT9mRNA的表达,减少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从尿液排泄,且作用均强于REDA3170(20mg/kg)。结论CDER167和RDEA3170均能抑制hURAT1,且对hOAT1的相对抑制活性相当;两者对肝细胞增殖活性均无明显影响,对黄嘌呤氧化酶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提示CDER167与hURAT1的作用位点可能不同于RDEA3170。体内实验中,CDER167能有效地促进高尿酸血症小鼠尿液尿酸的排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体内活性略优于RDEA3170。
其他文献
目的角膜移植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组织移植形式。免疫排斥仍然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lncRNAs),并构建lncRNAs与miRNAs的互作网络图。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构建大鼠角膜移植lncRNA的表达谱。采用基因本体论(GO)、基因和基因组京都百科全书(KEGG)对共表达的mRNA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一
背景在胸科手术中需要进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但是在OLV过程中常会因肺内分流、导管移位等因素导致低氧血症。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可以通过减少非通气肺血流以减少肺内分流从而减少低氧血症发生。如果进行间断单肺通气,HPV可能会导致缺血再灌注,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除了低氧血症外,O
目的:根据修复治疗术式的不同,将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即开放手术组和腔内手术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系列临床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综合分析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和特点。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于2012年0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入院治疗的12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血管重建显像(CTA)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开放修复采用全麻下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
研究背景和目的虽然近40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已取得巨大进步,经过标准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疾病完全缓解,但是这些患者大部分最终仍然因疾病复发而死亡。因此,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和减少疾病复发是目前AML治疗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MRD)是患者生存和疾病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以更准确地表示患者的疾病状态、用于指导患者获得疾病缓解后的治疗和高复发风险
第一部分基于半自动分割的DWI及iVASO全瘤直方图分析在术前预测胶质瘤EGFR、IDH1、MGMT、p53及Ki-67表达的应用初探[目的]探讨基于半自动分割的流入血管空间(inflow-based Vascular-Space-Occupancy,iVASO)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全瘤直方图分析在术前预测脑胶质瘤EGFR、IDH1、M
研究目的基于乳腺结节常规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组学特征,建立和验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诺模图预测模型。研究方法本研究入组2017.06-2018.11于我院乳腺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手术证实为乳腺癌;②肿块最大径≤5cm;③超声检查后2周内行乳腺根治性切除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为①术前已接受放/化疗的患者,②患侧曾行其它手术或(和)隆胸术的患者,③于我院行超声检查
研究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的变形及红肿热痛。传统的CAIA模型(运用LPS去诱导)中关节炎只持续几周,因此需要另外一种模型去诱发慢性长时程的CAIA。Neutrophil cytosolic factor 1(NCF1)基因在NADPH oxidase(NOX)2复合物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NOX参与了外来病原体的免疫抵抗过程和调节活性氧(ROS)产生的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在全球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肿瘤致死率居于第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上存在着高度的异质性,特别是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疗效个体差异显著。随着“精准医学”模式的提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避免化疗的盲目性及提高化疗的有效率,人们努力寻求一种类似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用以指导临床肿瘤患者用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急需一个临床前模型帮助患者进行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复发和转移监测对于降低乳腺癌死亡率非常重要。乳腺钼靶摄片、肿块活体组织检查等常规乳腺癌诊断方法存在放射性损伤、侵入式活检取样给病人造成痛苦,同时难以达到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目的等缺点。液体活检可通过无(微)创方式采集血液、尿液等多样化体液中的多重分子标志物,实现对肿瘤发展进程和治疗响应的连续、动态、精准的监测,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腺病毒(Adenoviruses,AdVs)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无包膜,分子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部衣壳,另一部分是包裹在衣壳中的线性双链DNA遗传物质,基因组长度约为25-45kb。人腺病毒(Human adnoviruses,HAdVs)属于腺病毒科中的哺乳动物腺病毒属,可分为7个种(A、B、C、D、E、F和G),目前已发现90种基因型,腺病毒在免疫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