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唐宋词中的香意象作为研究对象。作者注意到,唐宋词虽然历来被人们称作“香艳”的文体,但是学界对于“香艳”的解释还仅仅局限于词为“艳”科,对于香气在唐宋词中的作用并未作深入研究。 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香意象由来已久,《诗经》已首开其端,而屈原更是运用大量香草意象来表达其政治理想以及美好的爱情理想,而这两种感情带来的是两种不同感觉的香气:一种是象征爱情的“暖香”;一种是象征政治理想、高洁品格的“冷香”。唐宋词人们继承了这两种香气的象征意义,并且让这两种香气在词中互相渗透,使得香气在唐宋词中的意义更加多元化。本文以温庭筠、李清照、姜夔三人为例分析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词人如何以自己的风格将香意象融入词中,从而概括出香意象在唐宋词中基本的表现形式。另外,本文指出香意象与其他意象在唐宋词中的叠加对词境产生的影响:首先是香意象与帘意象的组合,重重帘幕为香气的发散流动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空间,也让词人的情感在帘卷帘垂之际随着香气流入读者的心中。其次是香意象与夜意象的组合。夜幕降临为香气的流动提供了时间上的契机,从黄昏到深夜,随着黑暗的逐渐蔓延词人的感情也与空气中的一缕暗香一样活跃起来。与此同时,香气的流动也为清冷的黑夜增添了一丝暖意。第三是香意象与衾枕衣袖的组合。衾枕衣袖在唐宋词里是香气最容易附着的物品,只要人们闻到衣袖、衾枕上所留下的一缕残香就能联想到曾经发生的爱情故事,感受到词人内心对于感情的眷念。最后,本文从审美层面上审视了香意象给唐宋词带来的朦胧之美、缺失之美以及流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