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动技能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能够达到最完美的表现,因此,任何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即通过何种形式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巴廷提出背景干扰效应以后,这一现象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针对不同背景干扰下网球动作技能学习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通过在真实体育课堂教学情境中运用群组训练法、序列训练法和随机训练法三种训练方法对网球专项学生发球技能学习影响的分析,探讨不同程度背景干扰的训练方法对网球发球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背景干扰效应,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就不同背景干扰程度对中北大学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发球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中北大学体育学院网球专项3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随机训练组三组,以平击球、侧旋球、上旋球三种发球技能作为操作任务,对受试者进行为期三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束后48小时,利用ZEPP网球挥杆分析仪记录学生网球发球动作技能的测试结果,以发球准确性、动作技术评分、总得分、挥拍速度、发球速度、旋转角度、上拍时间和击球时间为测试指标,比较分析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随机训练组三组受试者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成绩的差异,找寻背景干扰效应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1)在保持测试阶段,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和随机训练组在发球准确性得分和总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技术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随机训练组发球准确性得分最高,序列训练组次之,群组训练组最低;随机训练组发球总得分最高,序列训练组次之,群组训练组最低。(2)在保持测试阶段,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和随机训练组仅在上旋球的旋转角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序列训练组表现最好,随机训练组次之,群组训练最差;在平击球和侧旋球的挥拍速度、发球速度、旋转角度、上拍时间、击球时间和上旋球的挥拍速度、发球速度、上拍时间、击球时间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和随机训练组在三种发球平均击球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测试指标均值组间没有差异(P>0.05)。(3)在迁移测试阶段,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和随机训练组在发球准确性得分和总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技术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随机训练组发球准确性得分最高,序列训练组次之,群组训练组最低;随机训练组总得分最高,序列训练组次之,群组训练组最低。(4)在迁移测试阶段,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和随机训练组仅在侧旋球的旋转角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序列训练组表现最好,随机训练组次之,群组训练最差;在平击球和上旋球的挥拍速度、发球速度、旋转角度、上拍时间、击球时间和侧旋球的挥拍速度、发球速度、上拍时间、击球时间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和随机训练组在三种发球平均拍速、平均球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测试指标均值组间没有差异(P>0.05)。研究结论:(1)在保持测试阶段和迁移测试阶段,随机训练组在发球准确性和总评分上均优于群组训练组、序列训练组。说明在技能的适应方面,背景干扰越高的练习形式,技能灵活运用的效果越强。高背景干扰学习对动作技能的抗遗忘能力强,有利于动作技能的保留。提示我们在运动技能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灵活性和比赛适应性为目的时,宜采用背景干扰较高的训练方式。(2)在保持测试阶段和迁移测试阶段,仅在上旋球的旋转角度和侧旋球的旋转角度上存在差异,其余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且序列训练组的表现优于随机训练组和群组训练组。提示我们针对不同的动作技能或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要选取适宜的训练方式,以保证在整个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始终为学生匹配最佳的操作难度,提高动作技能练习效率。(3)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出现了背景干扰效应,证明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即对于网球专项受试者来说,采用背景干扰程度高的随机训练方法更有利于网球发球技术的学习,表明在网球专项学生的发球教学中,背景干扰理论非常适用,更有利于提高技能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