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是世界上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的自然灾害之一。干旱导致供水资源匮乏,危害作物生长,使作物产量减少,并且影响着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青海省地处内陆腹地,青藏高原北部,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高度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暖湿气团不易入侵,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带,对农牧业影响很大。干旱指数的研究可以对干旱发生过程进行量化。而干旱指标种类繁多并且对不同的地区适应性也各不相同,故此本文选取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适应性分析,选出适宜西北干旱区的干旱指标对提高预警预报精度,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和科学规划的依据,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0-2006年的气象资料,对降水量进行EOF分解、M-K趋势检验法,分析降水在研究区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计算选取的三种干旱指标,通过对比干旱特征,与实际干旱情况进行核对得出了适宜的干旱指数,并以此分析研究区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1960-2006年年降水量自1972年发生突变,呈现增长的态势,并一直持续的到2002年,但这种增长的趋势不明显,所以47年年降水总体趋势变化不明显。空间分布上,年降水EOF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为70.57%,第一模态呈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中部变化大,南北两部变化相对较小;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84%,且年内5月与其他11个月份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反,降水变化大的月份有7月、8月以及9月。(2)在春季和夏季干旱过程中,季尺度的SPI和Pa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季平均CInew在某些年份的变化趋势与其他两个指标不同,会出现一些小的波动。CInew指数可以对干旱进行逐日监测,能够探测到干旱的发生和发展,但是由于前期90d的降水和蒸散量的影响而在月尺度和日尺度下表现不是很好,存在误差,并且旱情偏重,需要在前期90d的降水和蒸散量的权重问题上重新考量。MI指数则在重旱能很好的表现,在其他旱情下表现一般。SPI则是在旱情轻的地方表现较好而在旱情严重表现一般。Pa指数能较好地表现旱情的情况和发展,并且在与实际旱情对比上,Pa指数稳定地保持着较高的准确率。(3)春夏两季干旱变化趋势越大的地方,旱灾发生越频繁;春季以重旱、轻旱为主要旱情,乐都、民和、循化、尖扎、黄南地区易发生严重干旱;夏季以轻旱为主要旱情,贵德、乐都、循化、黄南、大通易发生干旱。春季旱情呈持续好转,直到2001年旱情开始恶化,而夏季旱情则呈持续恶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