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免疫是人类机体的一部分,它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麻醉药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围术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施展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杀伤(NK)细胞则对肿瘤细胞起着先天免疫反应作用。现如今有必要对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调查,现今国内外报道尚不明确。本文旨在观察围术期间两种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患者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比较。 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择期乳腺癌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1-2级,TNM分期1-2期,年龄范围30-85岁的女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向患者和家属告知其相关事宜。本试验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患者入室麻醉前肌注咪达唑仑0.05mg/kg。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仪器监测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PETCO2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A组:麻醉诱导采用紧闭面罩吸入高浓度七氟醚(5%-7%)并依次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舒芬太尼0.3ug/kg、依托咪酯0.25-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麻醉诱导插管后,潮气量(VT)6-8m/kg,呼吸末PETCO2维持在35-50mmHg之间,呼吸频率(RR)10-12次/min。B组:麻醉诱导静脉依次静注静脉麻醉,除去七氟醚之外,其余用药相同。A组:麻醉维持:术中持续七氟烷(2%-3%)吸入复合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麻醉镇痛药。B组采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术中麻醉维持为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中以BIS值40-60为标准,其余所使用麻醉药物两组相同。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后、术毕即刻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BIS值,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min(T0)、术毕即刻(T1)及术后3d(T2)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1.0ml注入抗凝试管中混匀,放入低温冰箱待用,血液样品必须在24h内使用美国BD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中簇分化抗原(CD)3+T、CD4+T、CD8+T、CD4+/CD8+的比值、NK细胞水平。术后统计各时段的生命体征、切除肿瘤标本重量和3个时间段的免疫细胞百分比。 结果:A组NK细胞T1(15.83±1.96)与T0(19.63±2.90)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NK细胞T1(16.83±2.71)与A组T1(19.46±2.78)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时间点CD3+T、CD4+T、CD8+T淋巴细胞较T0时间点相比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T1时间点的CD3+T、CD4+T、CD8+T淋巴细胞跟T0时间点相比显著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T/CD8+T的比值在T1和T2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T2时间段(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T/CD8+T的比值与T1相比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T2时的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与T1时间点相比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实验证明两种麻醉技术都造成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术期期间存在短暂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相比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更轻,并且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能力也较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