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根植”于后现代荒原中的机能失常——解读萨姆·谢泼德的《被埋葬的孩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萨姆·谢泼德1979年普利策戏剧奖的获奖作品《被埋葬的孩子》的解读。不少评论家认为《被埋葬的孩子》是谢泼德向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实际上,他的现实主义与传统的不同,被称作“开放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是由事件,而不是场景组成,是由突发事件和矛盾冲突而不是前因后果构成。它的特征是断裂而不是连续;是同时涌现而不是前后相继。它推崇出奇制胜,从不按常规出牌;它颂扬的是事物间的差异和无规律性。换句话说,“开放的现实主义”摒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种种理性的推想。   本文将《被埋葬的孩子》诠释为一部后现代版的《荒原》,除导言和结论外,从单独的个人,到家庭细胞,到社会整体分三章逐层论述“根植”其中的机能失常。   第一章以单独的个人为分析的主体。剧中的人物,不分性别,无论年龄,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他们或者身体上残疾,或者精神上失常,或者心理上变态。这个家庭成员中的机能失常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而且,在这个家庭里,这种机能不良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代代相传,无法逃脱。本章的分析以“代”为分界,即按祖、父/子、孙三辈展开。   第二章以家庭为分析目标。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里,只剩下了疏远,冷漠,谎言,敌意,通奸,乱伦,杀婴……这是一座缺失了爱与温情的伤心之家。本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这个家庭最表面的分崩离析的状况。第二部分主要以母亲赫莉为中心讨论这个家庭道德层面上的失调。第三部分是对谢泼德在本剧中所采用的神话模式的分析。   第三章是对这种机能失常产生根源的探索,从整体上对社会加以分析。剧中的社会可以被看作现实社会的缩影。而现实存在恰恰是剧中无根状态的深层根源。本章的第一部分展现了二战后的社会生活面貌。第二部分分析了剧中的社会场景。尽管剧中的家庭刻意地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还是有众多的线索显示了他们与外界难以割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理论,从对二元对立超越的角度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本文分四章对伍尔夫作品中的男/女,文化/自然,理性/直觉,生/死之间的二元对立以及它们
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小说家。她是牧师的女儿,在乡间度过了一生。在短短的一生中,她创作了六部完整的小说并留下三部未写完的小说。她和家人生活在封闭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论文旨在试图主要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在三个层面——个人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层面上来剖析《隐形人》小说主人公在敌对的环境里如何获得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认识,来发现自己无形
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结合美国战后文学状况,概要介绍了马拉默德创作历程。 第一章道德主题的呈现。分别研究了马拉默德道德意识的形成、道德观念内涵。指出通
供应室是医院污染器械和其他污染物品的聚集处,临床科室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管道等物品,均由供应室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在清点、清洗、处理污染物时,容易发生刺伤和割
本研究试图就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他们所采用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和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顾永琦和Johnson(1996)的词
目的探讨河南省中牟县学龄前儿童血铅(Pb)水平及其与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锰(Mn)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24名2~5岁学龄前儿童血液中Pb、Zn、Cu、Fe、Ca、Mg
一、上海生源(含外地高校)高校毕业生(一)已落实工作单位1.工作单位属于本市某一系统,可到本系统的党委组织部门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2.工作单位属于某区(县),可到单位
格温多琳·布鲁克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诗人,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黑人作家。她的第一部诗集《布朗泽维尔的一条街》(1945)描述了生活在芝加哥布朗泽维尔街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