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特质是这些模式稳定性和独特性的标志。其中与情绪稳定性最密切的人格特质维度是神经质,而且神经质维度也常常与个体对正负性情绪的偏好联系起来。以往人格特质的脑成像研究认为,神经质人格特质分数与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背侧)、左颞叶激活成正比,与左脑眶额叶皮层厚度呈反比,低神经质可能与左侧额叶激活减少有关。也有研究指出高神经质水平被试的大脑更倾向于注意消极刺激。情绪的脑成像研究则显示,正性情绪诱发常与枕叶视皮层、楔叶和梭状回等脑区的激活相关,与颞上回、颞中回和前额叶的激活减少有关。负性情绪诱发与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梭状回等脑区的激活相关。但是这些脑成像观察常常是分别在情绪或者人格特质上进行,同时考察情绪与人格的还不太多。目前,也没有在中国人群上同时考察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情绪的磁共振脑成像研究。本研究采用经过国内修订的人格问卷,选取三种神经质水平的中国被试和三种情绪图片,采用神经质人格(被试间因素,高、中、低)和情绪(被试内因素,正性、负性和中性)两因素3×3混合设计,用脑成像的事件相关设计范式,在被试注视情绪图片期间进行磁共振脑扫描,考察不同神经质人格的被试对相同的几种情绪图片反应的神经关联。结果显示:(1)神经质人格特质因素与情绪诱发因素都存在着主效应,但二者在脑成像数据3×3方差分析中不存在总体交互作用;(2)高神经质人格特质对比低神经质人格特质激活了尾状核、海马旁回、额下回、左侧额叶中部、右侧扣带回和楔前叶等脑区,低神经质人格特质对比高神经质人格特质激活了豆状核、丘脑、左侧额下回、左侧后扣带回、梭状回、颞叶等脑区;(3)从情绪诱发图片因素考察实验结果,观察正性情绪诱发图片比观察负性情绪诱发图片激活了海马旁回、上顶叶、中央前回和左侧额下回;(4)进一步做高、低神经质及正、负性情绪诱发图片两因素两水平之间的方差分析发现在颞上回、颞中回和楔叶出现存在交互作用,这一结果部分验证了实验假设;(5)实验结果中,左侧额下回、海马旁回等脑区下的不同子区的激活都有分别与人格特质相关及与情绪诱发类型相关的脑区,这说明即使是相同的脑区,大脑的功能仍具有分离;(6)某些脑区的激活,如前扣带回、尾状核和颞中回等反映了人格对情绪诱发影响的作用体现在高低神经质及观察正负性图片两因素两水平之中,而不包括中间型被试,产生与研究假设矛盾,这可能由于中间型被试其人格与情绪的脑激活模式不如高低神经质单纯,更可能包含内外倾人格特质对其影响;(7)本实验的结果虽然无法完全验证原来的预期假设,但根据ROI结果分析,发现很多脑区有如下激活模式:无论哪一种人格特质,其观察情绪(正性、负性)诱发图片比观察中性图片高,这有可能说明无论处于哪个水平的神经质被试,大脑都对情绪诱发图片有相对强烈的反应,只是不同水平的神经质被试在不同的脑区其激活强度有所不同,这一结果与本研究行为实验结果一致,但与以往行为实验的结果所反映的特质一致性效应有不一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