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成熟过程中NRF2对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肌损伤类疾病发生后由于心肌不可再生,器官捐献来源稀缺,即使积极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此时干细胞替代疗法的出现为心肌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多种可被诱导成心肌细胞的干细胞中,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由于它的众多优点受到了更为广泛关注。然而研究报道hiPSCs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hiPSC-CMs)虽具有心肌细胞的自发性搏动,表达心肌特异性离子通道基因,出现心肌肌节结构等,但其代谢方式仍然是糖酵解水平较高,脂肪酸氧化水平极低,与胎儿期不成熟的心肌细胞更为相似,导致其在心肌替代治疗、药物筛选和疾病建模中的应用受到了严重阻碍。研究显示葡萄糖会抑制心肌细胞成熟,而脂肪酸会促使心肌细胞的代谢方式适应性的转变为以脂肪酸β氧化代谢为主。这与出生后,胎儿的能量来源从血糖转变为富含脂肪酸的乳汁,并刺激心肌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相对应。因此可以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的方式促进线粒体的代谢方式更加成熟,并最终提高hiPSC-CMs细胞结构功能的成熟度。进一步,通过文献查阅和前期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在脂肪酸促进成熟的hiPSC-CMs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NRF2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调控了一个庞大的抗氧化,线粒体呼吸,药物代谢等功能网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RF2在调控线粒体呼吸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线粒体的脂肪酸氧化。因此我们在用脂肪酸培养hiPSC-CMs的过程中抑制NRF2,探索其在脂肪酸促进心肌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文献查阅发现,有研究人员通过干预能够调控能量代谢转换的相关细胞因子(如:HIF-1α,Let-7,PGC-1α等)的表达,促使hiPSCCMs的代谢方式从糖酵解向氧化磷酸化转换,并最终提高hiPSC-CMs的成熟程度。研究表明,NRF2通过分子间联合有助于调控线粒体形态功能。NRF2通过直接上调线粒体转录因子可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并通过线粒体激活参与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此外,一些线粒体蛋白参与调节NRF2,从而在线粒体和NRF2之间形成相互调节环。在稳态条件下,NRF2还会影响线粒体膜电位、脂肪酸氧化、底物(NADH和FADH2/琥珀酸)的呼吸可用性以及ATP合成。在压力或生长因子刺激的下,这一作用更为关键。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了在用脂肪酸促进hiPSC-CMs成熟的过程中对NRF2进行抑制,会导致细胞的成熟进程严重受阻。因此我们进一步通过在hiPSC-CMs中抑制和激活NRF2,探究NRF2是否可以促进hiPSC-CMs的成熟以及对其生长发育的作用。目的:明确我们诱导得到的hiPSC-CMs的能量代谢方式如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促使hiPSC-CMs的代谢方式进一步成熟,并最终改善hiPSC-CMs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程度,并探究NRF2在脂肪酸促hiPSC-CMs成熟中的作用。接着进一步研究单独调控NRF2是否可以促进hiPSC-CMs线粒体代谢方式的转变,并最终提高hiPSCCMs结构功能的成熟程度。方法:(1)通过在分化不同时间点调控Wnt信号,诱导hiPSCs心肌分化,并通过检测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细胞形态,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线粒体染色,以及海马实时能量检测等对分化得到的细胞进行心肌特性和线粒体形态呼吸功能进行鉴定。(2)通过在无糖hiPSC-CMs维持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连续培养7天,对得到的hiPSC-CMs细胞结构功能和线粒体融合、膜电位、呼吸、脂肪酸氧化水平等进行检测,评估细胞的成熟状态。并在脂肪酸培养hiPSC-CMs的过程中抑制NRF2的表达,分析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功能,评估hiPSC-CMs的成熟状态。(3)分别抑制和活化NRF2,对hiPSC-CMs的细胞结构,钙瞬变、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呼吸和脂肪酸氧化水平等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1)经过诱导,hiPSCs成功分化为了能够自发性搏动的心肌细胞,具有心肌特异性结构并表达心肌特异性离子通道相关基因。对hiPSC-CMs线粒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iPSC-CMs线粒体呼吸水平虽然有增高,但催化脂肪酸β氧化的几种酶在分化后并无明显增高。说明细胞脂肪酸代谢水平不够,需要通过外界干预提高细胞的脂肪酸氧化水平,并由此提高hiPSC-CMs的成熟程度。(2)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的方式,我们得到了细胞结构成熟程度显著被提高的hiPSC-CMs,并且细胞的线粒体呼吸能力也显著增加。而在脂肪酸促进hiPSC-CMs成熟的过程中抑制了NRF2的表达后,细胞的结构更加幼稚,肌节变短,细胞变小变圆。在对线粒体呼吸和脂肪酸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时发现,NRF2被抑制后,hiPSC-CMs的线粒体代谢成熟也被抑制。这些结果表明FA可以促进hiPSC-CMs的成熟,NRF2在FA促进hiPSC-CMs成熟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NRF2被抑制后,hiPSC-CMs结构成熟受到阻滞,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更加不成熟。而在活化NRF2后,hiPSC-CMs的线粒体呼吸和脂肪酸氧化能力显著增强,线粒体的融合程度更高以及线粒体数量显著增加,细胞的心肌结构和钙瞬变能力得到改善,细胞整体的成熟程度都被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表明NRF2在促进hiPSC-CMs线粒体成熟,并最终影响细胞整体的成熟状态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调控hiPSC-CMs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为干细胞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奠定可靠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为此类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模式,最终为解决临床上心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哮喘小鼠肺组织和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的表达变化目的: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和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的表达变化,了解GITRL和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屋尘螨(HDM)激发组,用HDM滴鼻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在最后一次激发24小时后,用有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并收取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血清
除了儿童文学作家之外,刘慧敏还有一个身份是《江格尔》研究者。刘慧敏自小生长在新疆天山脚下的伊犁河谷,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情同一家,她对蒙古族文化充满景仰和深情,熟读并深谙《江格尔》,并历时多年将《江格尔》中的英雄故事以简洁生动的语言重新提炼撰写,加入作家的情感和理解,并配以画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插画,汇聚成十四本《江格尔》绘本故事,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读者走进民族的历史,领略到英雄史诗豪迈、壮美的强
期刊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流感在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方面较为相似。单纯依靠临床体征无法及时准确区别两种疾病,诊断上的延误极大增加COVID-19交叉传播风险,促使疫情进一步扩散。全球疫情下,对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发达国家及贫穷地区,快速便捷地鉴别两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旨在基于临床及实验室大数据,提取特征数值建立鉴别诊断模型来以快速鉴别诊断COVID-19
研究背景和目的:人体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密切,易受空气中有害吸入物、细菌、病毒等侵袭引起各种急、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而长期呼吸道慢性炎症疾病可引起支气管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化生、气道黏液高分泌、支气管迂曲阻塞、呼吸通气功能受损等一系列肺部病理改变,其中气道黏液高分泌对呼吸道慢性疾病的发展、转归意义重大。气道黏液是由水、离子、血浆蛋白渗出物等混合黏蛋白(mucin)组成的黏性胶状液体,能通过黏附气道内吸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FGID)疾病之一,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长时间或反复间断性的上腹痛、腹胀、嗳气、恶心等,并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其他疾病,临床按罗马Ⅳ标准划分成二类,分别为上腹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与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
【目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肺炎一直是引起人类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S.pn)是引起人类肺炎的两种主要病原体。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宿主可通过免疫系统抵抗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而不会有大的后遗症,但如果宿主不能控制入侵的病原体并消除持续的炎症,就会导致重症肺炎并引起死亡。已知,与流感相关的重症
肺纤维化(P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无法治愈的疾病,其特征是肺组织结构破坏以及瘢痕的形成[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尽管已经开发出各种检查和治疗的方法,但肺纤维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病程进展肺纤维化的患者不可避免地的出现进行性肺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引发极高的死亡率[2,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纤维化的疾病机制涉及上皮-间质转化(EMT)[4,5]。在这种转分化过程中,上皮细胞最
目的:诱导hiPSCs分化为hiPSC-CMs,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评估AMPK与hiPSCs分化成熟的关联。探讨AMPK调节线粒体功能对hiPSC-CMs成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使用PGM1培养基复苏培养hiPSCs,通过显微镜观察hiPSCs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检测hiPSCs的多能性。(2)通过时序性调控Wnt信号通路的方法诱导hiPSCs为hiPSC-CMs,免疫荧
第一部分基于CTA的颈动脉影像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的颈动脉影像解剖学特征,以期为头颈部血管内介入治疗及颈部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颈部CTA检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1)对左、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
背景目前,肺癌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在癌症死亡中排在首位。在临床上,采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提高了对周围性肺病(PPLs)的检出率。早发现早诊断对具有高度恶性风险的PPLs至关重要,同时可以避免对良性病变的过渡治疗。CT引导的经胸穿刺术(CTTTNA)可以从肺脏中获取周围肺组织,因此被广泛用于PPLs的组织学诊断,但是也存在发生气胸的危险。尽管在基于支气管镜引导的检查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