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运用蒸馏水、丙酮、乙醇等作为浸提剂浸提西芹腐根及根际区物,在培养基条件下运用不同浸提液处理黄瓜枯萎病菌1次,后继代培养至第六代,分别测定每一代不同处理病菌的菌落直径、田间致病力大小,同时,测定每一代病菌产生镰刀菌酸的含量、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以探求筛选黄瓜枯萎病弱毒菌株。主要结果如下:1、分别用西芹腐根及根际区物蒸馏水、丙酮、乙醇浸提剂处理黄瓜枯萎病菌,在第一代各菌落化感效果最为明显,随着继代培养代数的增加,不同处理与对照、空白对照之间差距逐渐减小。至第六代,西芹腐根经处理后病情指数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分别为:38.67%、37.83%、32.00%);根际经处理后病情指数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为:39.50%、44.50%、36.17%)。同时经西芹腐根及根际区物不同浸提液处理一次后,继代培养至第六代,未得到黄瓜枯萎病弱毒菌株。而各处理在六代培养过程中总体的病情指数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用西芹腐根及根际区物蒸馏水、丙酮、乙醇浸提剂处理FOC1代,在对菌落培养6代过程中,分别测定了每代菌落分泌镰刀菌酸的含量,镰刀菌酸含量在菌落培养过程中总体表现为先逐渐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在培养过程中,西芹腐根蒸馏水、丙酮、乙醇浸提液处理后镰刀菌酸产量与空白对照相较,减少范围分别为:4.44%-20.62%、8.37%-28.28%、6.92%-26.82%;根际蒸馏水、丙酮、乙醇浸提液处理后镰刀菌酸产量与空白对照相较,减少范围分别为:3.31%-23.16%、2.89%21.26%、7.23%-27.33%。在继代培养的过程中,黄瓜枯萎病菌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稍上升,西芹腐根蒸馏水、丙酮、乙醇浸提液处理后菌体内果胶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较空白对照下降:4.86%、3.81%、2.54%;54.98%、40.12%、24.69%;15.15%、11.61%、6.78%。根际蒸馏水、丙酮、乙醇不同浸提液在处理后菌体内果胶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较空白对照下降:3.03%、5.71%、3.88%;64.04%、62.50%、37.42%;9.78%、17.77%、15.03%。在实验过程中,将低镰刀菌酸的含量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作为辅助筛选条件。3、用西芹腐根、腐根际区物蒸馏水、丙酮、乙醇浸提液,在培养基条件对黄瓜枯萎病菌进行1代处理,然后连续多代(6代)培养,并对每代黄瓜枯萎病菌体内POD、SOD、CAT三种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西芹腐根蒸馏水、丙酮、乙醇不同浸提液在处理后POD、SOD、CAT三种酶活性与CK空白相比分别从1代的28.27%、25.13%、31.73%;52.93%、47.83%、56.67%;6.47%、6.50%、6.32%下降至6代的10.20%、6.73%、8.47%;9.04%、12.64%、8.72%;4.44%、3.52%、5.50%。根际蒸馏水、丙酮、乙醇不同浸提液在处理后POD、SOD、CAT三种酶活性与CK空白相比分别从1代的37.53%、34.00%、32.73%:51.42%、46.93%、48.72%;6.58%、6.83%、7.21%。下降至6代的10.87%、8.07%、9.13%;13.01%、11.51%、17.62%;4.48%、5.27%、4.22%。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菌体内酶系统酶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各代之间酶活性下降速率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处理比两对照酶活性下降速率快,CK空白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