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是气候系统行为的重要度量,且与沿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变动和对外部强迫的响应是控制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时空演变的两个关键过程。在本文中,基于一个新颖的海洋再分析产品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4(ECCOv4)和耦合模型比对项目第五阶段(CMIP5)的模型结果,我们研究不同海洋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是气候系统行为的重要度量,且与沿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变动和对外部强迫的响应是控制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时空演变的两个关键过程。在本文中,基于一个新颖的海洋再分析产品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4(ECCOv4)和耦合模型比对项目第五阶段(CMIP5)的模型结果,我们研究不同海洋动力学过程在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的自然变动和受迫响应中的作用。基于ECCOv4的数据,发现海平面的自然变动和线性趋势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主要受热比容分量主导。在太平洋的广大区域,盐比容分量在海平面的年代际模态和线性趋势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并部分抵消来自热比容分量的贡献。质量分量在近岸区域是海平面年际和年代际模态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其在开阔大洋的信号可忽略不计。另外,通过比较重力卫星观测和海洋再分析数据,发现海平面质量分量的标准偏差(去趋势和季节循环)在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其线性趋势在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比容海平面的年际模态、年代际模态和线性趋势主要源自上温跃层水的变动,它们在中、高纬度的信号还受到模态水变动的影响。等密面在比容海平面呈正异常的区域深化、呈负异常的区域浅化。受海洋背景温盐层化决定,等密面移动在上层海洋大部分区域所产生的热比容信号将强于盐比容信号。热比容和盐比容分量在中、高纬度的年代际模态和线性趋势部分反映了水团温盐特性变异的影响(具有密度补偿特性),因此它们的信号倾向于相互抵消。同样基于ECCOv4的数据,观察到全球海洋在厄尔尼诺事件的衰退期净失热,幅值可达120 TW(1 TW = 1012 W)每单位尼诺3.4指数变动。同时,还观察到热量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期间在全球海洋内部的重分布。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期和峰值,热量在热带和热带外被带入0-100 m层,随后向热带聚集。该过程在热带海洋激发局地的海表热通量滞后反馈,在厄尔尼诺的衰退期导致海洋净失热;与此同时,在更高纬度处观察到由大气向海洋的热输运,部分抵消了海洋在低纬度的热损失。这些结果表明与ENSO相关的经向和垂向热量重分布是ENSO调制全球积分海洋热含量的重要机制。与ENSO相关的热输运异常主要源于流场异常对背景温度的输运,但其在热带海洋100 m处的垂向分量同时受到多个过程控制。流场异常对背景温度的输运同时反映了非质量平衡和质量平衡热输运的贡献。在ENSO事件期间,前者是0-100 m积分的热带和热带外海洋经向热交换的主要机制;而后者对100 m和440 m深度处的垂向热交换有重要贡献,其在热带主要受纬向翻转环流异常的控制,但在更高的纬度受经向翻转环流异常的控制。通过18个CMIP5模式在强排放抑制(RCP2.6)、中等排放抑制(RCP4.5)和高排放(RCP8.5)情景下的21世纪模拟结果,研究了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吸收模态随时间的变化。在排放抑制的情景下(RCP2.6和RCP4.5),海平面上升和热吸收模态在21世纪期间均存在不可忽略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对应模态在21世纪前期的结构呈空间负相关,即模态变化倾向于中和初始模态(对应21世纪早期)中的空间异常。与之相反的是在高排放情景下,海平面上升和热吸收模态在21世纪期间的变化可忽略不计。排放抑制情景下的模态变化可通过考虑海洋响应时间尺度的空间分布解释。辐射强迫在不同排放情景下稳定于不同的时间,这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和热吸收的模态变化在不同排放情景下的差异。在21世纪期间,热吸收模态变化在RCP2.6和RCP4.5下导致海洋热膨胀效率(ε)下降6-8%。该值是同期海洋增暖对ε的影响的2-4倍。在RCP8.5下,热吸收模态变化和海洋增暖对ε的影响几乎完全抵消。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中除硼、磷及金属杂质的关键性问题,本论文基于熔剂精炼技术强化造渣精炼去除工业硅中关键性杂质,并通过湿法分离技术回收低杂质含量的精炼硅。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首先,研究了工业硅中杂质相在不同浸出剂中的浸出规律,讨论了工业硅在HF+H2O2浸出剂中的浸出动力学,并对浸出剂腐蚀硅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抗腐蚀措施;其次,通过相重构技术,重点研究了 Si-Al-Ca熔
目标检测旨在完成图像或视频中目标的定位和目标类别的识别。随着深度学习方法在目标识别任务上分类精度的提升,快速的目标建议窗口生成方法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相对于平滑窗方法生成的数百万级别的目标候选窗口,目标检测器只需在少数量的目标建议窗口集合中定位目标,从而可以显著地降低检测器的计算复杂性。但是目标建议窗口生成方法通常存在召回率低和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从而导致这些方法的应用受到很大局限。相比之下,人类
本文在基于厂商的资产定价模型(PCAPM)的框架下构建包含企业实物资本投资和R&D投资的理论模型,分别建立了企业R&D投资如何影响股票收益,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如何影响企业R&D投资与股票收益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我国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月度数据,采用组合选择分析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回归法、微观计量模型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基于本文构
浮游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高的生命形式。作为海洋微型生物的重要致死者,海洋病毒能够通过裂解宿主调控其丰度、生产力、呼吸以及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海洋病毒的裂解作用以及其裂解产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本论文从分离纯化代表性异养细菌的病毒出发,研究了病毒裂解产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在中国南海海域探究了病毒对细菌群落代谢的影响,以及病毒裂解产物的可利用性;最后以加拿大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由来已久,使海岸带的局部地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对人工地貌改变所引发的生态学研究工作仍较少报道。本文廓清了我国苏北沿海滩涂地区沉积物元素组成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利用多种地学指标对人工地貌影响下沉积物的富营养化水平及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人工地貌影响下潮间带典型植物互花米草的株高、基径、叶片厚度、叶片数目、生物量积累等
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是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分布于各生物体内,是生物体内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易溶于水、进入生物体内无有害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抗生素替代品。天然抗菌肽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不易分离与提取,且制备的费用较高,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是实现抗菌肽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
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组织器官中,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掌握和了解在生理条件下调控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对于组织器官再造,衰老的原因,肿瘤细胞的产生及多种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果蝇因具有解剖结构相对简单的生殖腺,生殖干细胞易辨认以及多种遗传分子生化操作手段使其成为研究干细胞的出色的模型。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依
历史证据可从书面记载中找到,也可从古代文物(不论是人类创造抑或自然产物)中发掘。从这些历史证据中,后人可感受到古人遗留的有关人文、政治、法律、艺术和文化等故事。历史证据的这些价值不仅对一国意义深远,更是全人类的瑰宝。历史悠久的南中国海(以下简称“南海”)曾作为连接亚欧海上贸易的主要航道,有着丝绸之路的美誉。该地区有着大量沉船,被称为水下文化遗产。船舶沉没成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因很多,例如航行中遭遇然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被精确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早期研究发现影响细胞活性氧的小分子丁基羟基苯甲醚(BHA)、异戊巴比妥(Amytal)可以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并因此提出:活性氧最终导致细胞程序性坏死。大量研究证明细胞程序性坏死主要通过RIP1、RIP3及MLKL介导,由MLKL最终执行。那么活性氧如何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即BHA、Amytal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有待阐明。本研究利用细胞程序性坏死信
南海东北部海域是世界上海洋内波活动最为活跃的海域之一,振幅极大、且从吕宋海峡向西一直传播到陆架海域。前人已对非线性内波的生成机制、传播特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而对于非线性内波在陆架海域浅化传播时的特征、影响机制以及海洋学效应目前认识尚不清晰。本文通过综合应用现场观测、卫星遥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系统地分析了非线性内波浅化的特征、过程、环境控制因子及对海表叶绿素分布的影响。本文指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