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以其本身特有的优势,迅速在平板显示技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全彩显示,性能优良的红、绿、蓝三基色的发光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蓝光器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落后于另外两色器件的研究,也一直是OLED研究领域中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的前期工作中采用了两种常用的宽带隙材料TPD和NPB作为蓝色发光材料。由于TPD和NPB本身不具备电子传输能力,使得发光层中的载流子浓度极不平衡,因而所制备的蓝光器件性能不佳。在后期工作中,本论文主要采用典型蓝光材料ADN制备了双层、三层、掺杂结构的蓝光器件,并对器件机理进行探讨及分析。我们在传统掺杂结构的基础上——即只对ADN发光层进行掺杂——发展了新的掺杂结构:在发光层与载流子传输层界面上进行掺杂,获得了效率较高的蓝光器件。结构为ITO/NPB(60 nm)/NPB:TBP(10 nm)/ADN:TBP(10 nm)/TPBI:TBP(10nm)/TPBI(30 nm)/LiF(1 nm)/Al(其中TBP的掺杂浓度为1wt﹪)的蓝光器件,其发光效率高达6.74 cd/A(比传统器件提高了30﹪),发光中心波长约为480 nm,色坐标值约为CIE(0.11,0.20),在电流密度20 mA/cm<2>下发光亮度达到1000 cd/m<2>,我们认为器件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新的掺杂结构可更有效地利用器件中的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