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统计局统计,2019年中国贫困发生率为0.6%,比上年下降1.1%;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较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减贫工作虽成就显著,但贫困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减缓贫困的任务也十分紧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利用普惠金融包容性强、成本低等优势,提高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金融服务的完善不仅能加速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也是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化的造血剂。许多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收入增长及再分配、金融服务获得等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较有成效地对减缓贫困。但由于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的不完善、资本本身存在的逐利性,信贷资金在瞄准和流向扶贫对象的过程中效率低下等问题,未能发挥其用,导致金融减贫成效偏低。
文章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对其作用于减贫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探究了我国普惠金融与农村地区贫困缓解的影响机制。并借鉴CP指数来评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经指标测算结果发现全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分区域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其普惠金融发展的情况也优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基于此,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角度,对普惠金融发展的缓贫成效做了实证检验。根据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普惠金融在减缓贫困方面作用明显,而超过一定的数值时,这一影响程度较之前的阶段减小,说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可能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根据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都对相邻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性特征、空间聚集性强。
从空间广度、发展深度两个角度着手,本文进行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研究布局,为政策实施提供支持。根据研究结果,在以后的扶贫工作中,应改善农村金融资源布局,提高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达成区域之间的协调。同时,也不应忽视非重点扶持地区的投入,从而减少整体性贫困。
文章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对其作用于减贫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探究了我国普惠金融与农村地区贫困缓解的影响机制。并借鉴CP指数来评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经指标测算结果发现全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分区域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其普惠金融发展的情况也优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基于此,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角度,对普惠金融发展的缓贫成效做了实证检验。根据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普惠金融在减缓贫困方面作用明显,而超过一定的数值时,这一影响程度较之前的阶段减小,说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可能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根据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都对相邻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性特征、空间聚集性强。
从空间广度、发展深度两个角度着手,本文进行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研究布局,为政策实施提供支持。根据研究结果,在以后的扶贫工作中,应改善农村金融资源布局,提高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达成区域之间的协调。同时,也不应忽视非重点扶持地区的投入,从而减少整体性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