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完善研究——以江苏省法院近五年判决文书为研究样本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1997年《刑法》设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从此使得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规制上升到了刑法层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罪的犯罪圈不断的扩大,成为了口袋罪,司法实践中的很多判决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本罪打击范围的扩大,堵住了企业经营者向民间借贷资金的出路。本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本罪为研究对象,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意义是从理论上探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在的不足及具体的完善建议,为本罪确定合理的犯罪圈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意义主要是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罪完善的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研究说明。主要是介绍本文研究背景、本罪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本罪的适用状况考察。客观描述了本罪涉案主体、涉案金额、被害人数量、资金用途、罪名争议、行为类型、入罪标准、刑罚适用方面的状况。考察得出的结果:涉案主体中男性、商人占绝大多数。案件呈现出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行为方式多样化的特点。行为人吸收资金后的用途主要是生产经营、放贷、个人消费、投资。本罪与民间借贷、集资诈骗罪很难区分。单处罚金的情况少见;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中,对行为人的量刑存在差异;数额与刑罚的相关性很强。  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分析本罪在适用过程中的问题。本罪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行为方式划分不明、入罪标准低、本罪与民间借贷界限不清、与集资诈骗罪易混淆、犯罪数额认定困难、单位犯罪中对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量刑不合理、法院量刑尺度不一致等。本部分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主要内容是对本罪的完善提出建议。民间借贷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借贷难的状况,然而本罪的扩大化使得企业经营者容易被贴上“犯罪”的标签。行为方式划分不明、入罪标准低、不区分资金用途是导致本罪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本部分就是从行为方式、资金用途和入罪标准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希望能为民间借贷留点出路。在本罪的刑罚修正上,主张提高单位犯罪罚金刑的刑罚设置。为了使量刑更加公平合理,单位犯罪应该设定与自然人犯本罪一样的追诉标准。
其他文献
环境犯罪与普通的刑事犯罪相比,具有破坏范围广,危害性严重、危害潜伏和持续时间长、侵害对象的多样性和不特定性等鲜明特点。当前环境刑事诉讼中适用的证据规则不完善,导致很多
针对20世纪初民国军阀割据、连年内战,国家陷入混乱无序状态的时局,章太炎先生较先提出了名为“联省自治”的救国政治方案。在国家政治体制架构设计中,它主张西式地方自治,推
在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并且在没有正规金融出现之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政府对金融活动进行严格的管制,将民间借
近年来,从“南海本田罢工”到“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再到“东莞裕元罢工”,新生代的农民工以集体行动诠释了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的变化与劳资矛盾的激化。新生代农民工以“8
去年秋,许乐平先生的名“墨痕刀锋”的书刻艺术展在临安市政协书画室展出。窗外是风景秀丽的青山湖。云影天光映入展厅,使一件件作品平添几许飞扬的气韵。各地书画界同仁的祝贺声和赞叹声不断。  许先生的这一艺术展也在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展出。水木清华中,一拨拨热爱艺术的学子徘徊流连。  一  《留痕》是许先生书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许先生说,他对这件作品的创作构想是,体现远古先民对中国文字的创造发明和对记录事物
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业务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虽都有开展,但该业务却因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使得银行无法放开手脚广泛予以开展,原因何在?如何规避风险以促进该项国际金融业务的发
公民财产不可侵犯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一项基本的宪法原则,在各国的宪法中先后得以确立。宪法上的公民财产权是公民针对国家而享有的一种权利,它具有防御性,人格性,广泛性,聚合性,也是
消除剥削制度、消灭剥削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在旧中国,剥削有封建剥削和资本主义剥削之分,封建剥削是腐朽的,必须要完全废除,但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