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文中,“言语行为”是广义的,在特定的语境中,所有的说话、行文都可视为言语行为。套用“行为”一词、从言语行为人手,是为了更好地与社会学联结,因为从某一角度说,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学科,当然包括言语行为。“社会学分析”包含两层含义:①在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分析中结合进社会学知识;②从社会学视角考察中国人言语行为的某些共性。可以说,文章从社会学、语言学两个向度看中国人的言语行为,把言语视作人类的一种行为来研究,研究的本体依然是语言。 语言学包括语言资源的语言学和语言使用的语言学,而后者分为与自然科学结合的语言学和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语言学,本文是对后者的尝试。文章先从语言学的研究进路、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状况等引出研究内容,然后对“言语行为”进行略述,从理论层次透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相关性,接着深入到中国人言语行为这一事实,一是从中国人相关言语行为看社会文化状况,二是引进社会学概念看中国人言语行为有何特点、遵何原则。除格赖斯(Grice,H.P.)提出的“合作原则”、利奇(Leech,G.N.)等提出的“礼貌原则”外,我们结合汉语实际,提出了中国人言语行为中的“脸面原则”——中国人爱脸面,在言语行为中很有体现;“权力原则”——包括利用语言控制人、进攻人等;“印象管理原则”——为给人留下好印象,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性别原则”——包括在语音、词汇、话语风格上的差异;“伦理原则”——中国是伦理之国,在言语行为中十分讲究伦理要求;“社会建构原则”——儒家话语对建构古代中国社会、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言语行为对建构现当代中国社会起了重大作用。文章对笔者感触较深的中国人言语行为爱脸面、重权力、讲印象、分性别、守伦理、能建构等特点作了阐述。几大原则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人言语行为就是这六大特点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在于有一定的承接性:一般说来,有脸面者权力或权威也大,在有权者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有时是为了印象管理的需要,而为获得印象管理的成功,有必要注意两性言语差异,无论男女都要遵循言语行为的伦理要求,这些还是语言工具论,为超越之,我们提出了“语言建构论”,中国重要人物的言语行为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社会。几大原则似有一条线串在一起,构成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多重透视,可以说是中国人言语行为面面观。斯帕伯(Sperber,D.)等提出“关联原则”,只是语言内部的关联;本文可看作另一种关联,语言外部的关联,即与社会及社会中的人的关联性。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题: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性。 文章从笔者知识结构出发,试图探寻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式、开拓语言社会学分析的新领域,建立一套另类的社会语言学或语言社会学理论体系。 既然是体系,就不能局限在一个方面,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大体内容可用八个字概括:“两种知识、八次尝试”。前者指语言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后者指简明言语行为理论和一般社会学结合,中国人几种言语行为与中国社会文化特色结合,中国人言语行为与脸面社会学、权力社会学、印象管理社会学、性别社会学、道德社会学、建构社会学等结合的八次尝试。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人言语行为,向语言学本土化迈进。这正如面对一个碉堡(中国人言语行为),我们使用了炮弹、炸弹、手榴弹、飞机、坦克(指多种社会学知识和一些语言学知识)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向此碉堡进攻,以攻下“中国人言语行为”这座近在眼前却不甚明了的碉堡,一种武器攻不破,就试图使用多种武器。当然我们是从外部攻(主要从语言外因素研究语言),而非内部攻(主要不是从语言结构分析语言),属“外部语言学”而非“内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