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及情感的获取。如何改善课堂氛围,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了教师们迫切解决的难题。故事情境教学法是将故事情境融入课堂中进行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使学生通过直接的体验获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依据初中阶段生物的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用故事情境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能否改善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和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的综合运用进行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交互式学习为理论基础,进行故事设计。在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班采用故事情境教学,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防止其他变量的影响,所有班级均为笔者教学。本论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三、四章节内容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相应故事的撰写,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融入故事中,并撰写一系列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章节的课程也按照此章节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一系列连续故事集。论文中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例,通过生产者不同生长阶段各种动物对它产生的作用,将动物同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突破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个重难点。故事情境发展阶段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桃可爱的萌芽阶段: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成长阶段:消费者的捕食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开花阶段:蝴蝶传粉体现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结出果实阶段:鸟儿取食体现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各个阶段的树爷爷、毛毛虫、小鸟等角色开展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依据每个阶段想体现的重点设立问题。如:分解者如何将物质从动物身体带到无机环境中?学生通过查阅书本后进行小组交流,依据教材对该故事中设立的问题进行续写,再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小组讨论的结果。实验结果检测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1)检测故事情境教学的实践效果:教学实施后用自行编制单元检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个班级共206名学生进行后测,单元检测中四个班级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44.02、43.94、45.29、45.50,特优率分别为0.53、0.44、0.62、0.69,优秀率为 0.85、0.90、0.92、0.98,及格率分别为 1.00、1.00、1.00、1.00,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后,发现实验班对于该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班。(2)课堂参与度检测:通过全班课堂活动的参与人数与个别同学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课堂行为检测统计,依据小组课堂回答情况进行量化积分,通过这两方面的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班的参与人数百分比为92.31%和98.04%,对照班为68.63%和73.08%,实验班的课堂参与度优于对照班。(3)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情感体验、知识活动、价值认识、自主报入四个维度进行检测,发现实验班的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兴趣优于对照班。(4)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展望:通过对教师及学生的访谈了解到,该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在课程重难点的突破方面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且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会知识的应用情况,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但在实施方面仍有不足。基于以上四个部分的数据分析,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调动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中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了内化的过程。故事情境教学法不仅对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还有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因为课堂的灵活性使得教师需要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有一个统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