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河东地区文化方面的探索来引出河东绘画的源流,并对河东绘画的兴衰发展做出了详细的研究。着重论述河东绘画中具有卓越贡献的画家和理论家及其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河东寺观壁画中的代表作。通过分章节论述的方式,构成了河东历代名画记。第一章第一篇主要以河东所管辖区域的演变展开。河东,古地区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秦、汉时指山西省西南一带,唐以后则泛指今山西中南部。而本文所研究内容则仅限今山西运城地区。唐以前河东地区设有河东郡,唐以后改名为州,并在州县以上设置了京府、道,即河东道。随着朝代的更迭,河东地区的划分,以及所管辖区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第二篇简述了河东文化的源流。山西省作为黄河流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文化源流的主要区域。而河东作为山西省的腹地,其文化研究价值不容小觑。这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丰富,其中西侯度遗址被考古界称为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除此以外还有匼河遗址,南梁沟遗址等。新石器时代则以西王村遗址、东庄遗址等为代表。从大量出土的石器,陶器等,可见当时的生活文化迹象。除此以外,虞舜所创造的朴实、勤劳、孝行的文化底蕴,也是河东文化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河东文化的源流,为我们研究河东文化提供了史料依据。第二章以河东绘画的源流、绘画的兴衰及寺观壁画构成了河东绘画发展轨迹。第一篇在文化源流的基础上探索和导出河东绘画的源流问题。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和彩陶绘画纹样可知河东绘画最早应用于此,这算是河东地区的早期绘画作品雏形。而虞舜时期有史料记载者当属虞舜的妹妹敤首。《汉书·古今人物表》中记载“敤首舜妹,最早做画的人”。此时的绘画不仅形象多变而且线条有粗细之分,并以五彩施色,可以河东绘画初步形成。它已不单单与象形文字相混合,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河东绘画则多应用于青铜器上,除此之外还被用于门壁、衣冠、旌旗等。绛县出土的荒帷预示着绘画开始脱离器物装饰,独幅绘画产生,河东绘画发展趋于成熟。第二篇紧接河东绘画的源流,从秦汉开始到明清结束,将河东绘画的兴衰发展史做了详细地叙述。其中以唐朝和宋朝发展兴盛。唐朝可以说是河东绘画发展的成熟期,其中王维创造了破墨法,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技法,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新风貌,同时为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形成提供了依据,被后世推为南画之祖。花鸟画在此崭露头角,薛稷所画之鹤被后世称赞,其中杜甫和李白为其所画之鹤写诗称赞。绘画理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第一部绘画通史,并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观点。人物画上则属万荣县唐代薛儆墓墓室线刻最为突出。河东绘画在唐代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还是画学方面都大放异彩。宋朝时期,河东绘画则当属马氏家族,“一门五代七画家”。其中马远的成就最为卓著,山水上继承李唐而有所突变,将山水画中边角之境表现到极致,世称“马一角”。元明时期,河东绘画则以寺观壁画独领风骚,元代壁画的精髓永乐宫壁画,完成于元明时期的稷山青龙寺壁画以及题材内容独具风格的稷益庙壁画,共同见证着河东绘画的兴衰发展。第三篇主要记述了河东寺观壁画,对永乐宫壁画、青龙寺壁画、稷益庙壁画的地理位置、壁画题材内容和艺术特征作了详细的论述。第三章叙述了河东的绘画成就。其中第一篇叙述了河东历代善画之人的生平事迹以及绘画风格。第二篇主要论述了河东绘画中成就卓著的画家、理论家,并对其绘画风格、用笔、作品分析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其中以王维、马远、张彦远为主。第四章主要从河东绘画有助于探索中国文化的源流,为中国文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及理论家和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题材、构图这三方面论述了河东绘画对中国文化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