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密对玉米/豌豆生产力形成、温室气体排放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低排放的高产种植技术是目前作物生产的重要课题,禾豆间作具有提高生产力、减排温室气体等优点,其中密植是间作增产的重要生态学基础。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提高作物密度,能否实现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碳排放双向目标,缺乏理论依据。2014年和2015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低(D1)、中(D2)、高(D3)三种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间作豌豆(M/P)和单作玉米(M)生长特性、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种间关系和资源利用特征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高产低碳生产技术提供科学借鉴和理论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密植下间作产量显著提高,豌豆收后玉米的补偿生长效应增强。增加密度减小了玉米、豌豆共生期玉米的相对竞争力,但提高了豌豆收获后玉米的恢复效应,进而形成了较高的间作生产力。两年试验中,玉米/豌豆间作相对拥挤指数大于1,且不同玉米种植密度水平下玉米间作豌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玉米/豌豆间作系统产量比相应单作产量加权平均增大34.0%和37.9%。种植密度与玉米/豌豆间作对间作系统产量的协同增产量为9.3%。豌豆收后,间作玉米快速恢复生长,其生长速率明显大于相应单作,表现出较强的恢复生长能力,缓解了前期竞争造成的损失,间作玉米补偿效应大于1。豌豆收后是间作玉米获得高产的主要生育时段。2.密植显著降低了间作玉米、豌豆温室气体的排放。单、间作土壤碳排放量、N2O-N排放量均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单作玉米土壤碳排放量在D2处理下比D1处理降低12.6%,D3比D2降低10.1%,间作玉米土壤碳排放量在D2处理下比D1处理降低5.6%,D3比D2降低6.2%。豌豆收获前,间作玉米碳排放量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30.8%和21.6%,单作玉米碳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2.0%和16.2;豌豆收后,间作玉米碳排放量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12.9%和8.5%,单作玉米碳排放量分别降低23.5%和12.9%。单作玉米土壤N2O-N排放量在D2处理比D1处理降低23.9%,D3比D2降低17.2%,间作玉米土壤N2O-N排放量在D2处理比D1处理降低13.8%,D3比D2降低15.1%。豌豆收获前,间作玉米N2O-N排放量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32.9%和16.4%,单作玉米N2O-N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9.0%和35.2%;豌豆收后,间作玉米N2O-N排放量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57.1%和38.8%。间作系统中间作玉米碳排放量占系统总排放量的70.2%,间作豌豆占29.8%。豌豆收获前的共生期内间作豌豆碳排放量较大,对总排放量的贡献较大,为53.0%,密植是调控豌豆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间作玉米在豌豆收获后的碳排放是其碳排放总量的重要来源。玉米碳排放量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玉米间作豌豆全生育期内土壤N2O-N排放总量比两种作物单作模式下土壤N2O-N排放量加权平均随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分别降低了15.1%、10.5%和12.7%。间作系统中,间作玉米N2O-N排放量占系统总排放量的68.9%,间作豌豆占31.1%,玉米仍然是间作系统土壤N2O-N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密植与间作相结合表现出较好的协同减排效应,具有很大的碳减排潜力。3.玉米间作豌豆GWP均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单作玉米GWP在D2处理比D1处理降低5.8%,D3处理比D2处理降低8.4%,间作玉米GWP在D2处理比D1处理降低8.8%,D3处理比D2处理降低10%。豌豆收获前,单作玉米GWP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33.6%和24.1%,间作玉米GWP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42.6%和23.5%。豌豆收后,单作玉米GWP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36.1%和22.5%,间作玉米GWP在高玉米种植密度下比低、中密度下分别降低了36.8%和28.0%。玉米间作豌豆具有降低GWP的作用,玉米间作豌豆GWP比单作豌豆平均增大了89.8%,比单作玉米平均减小了24.3%。玉米间作豌豆全生育期GWP比单作豌豆GWP和单作玉米GWP加权平均下降了5.0%。单作玉米、玉米间作豌豆GWP均随玉米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本研究中,玉米/豌豆间作与密植结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增温潜势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协同减排量为7.9%。豌豆收获前,间作玉米GWP比单作玉米GWP平均降低37.9%;豌豆收后,间作玉米碳排放量比单作玉米碳排放量平均增大了23.8%。豌豆收后是调节玉米GWP的重要生育时期。4.种植密度增大强化了间作资源利用优势,提高和促进了间作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能够使作物更加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水分,使得收获时遗留在土壤中的水分较少,同时,合理增加间作系统中玉米的种植密度是减少玉米间作豌豆水分无效消耗的有效农艺措施之一。玉米间作豌豆氮素利用效率比相应处理单作氮素利用效率加权平均高25.2%。间作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两年中,高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氮肥利用率分别较低、中种植密度下间作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0.4%、17.9%。间作群体保持适宜大小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群体吸氮量和群体产量、共生期内豌豆和玉米干物质的累积,同时,玉米竞争力的增大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豌豆开花结荚期是调控间作作物种间竞争力、获取高产的关键生育时期。玉米/豌豆间作与密植相结合集成于同一系统,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协同减排量为7.1%。玉米间作豌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单作豌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单作玉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加权平均下降了11.7%。间作系统中,间作玉米竞争力的逐渐增大是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一些生物学下游应用的基础。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千人基因组计划的执行,测序基因组的规模越来越大,序列比对耗时也越来越多。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古代蒙学和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期和转折点。而作为近代重要期刊之一的《教育杂志》,
科学假说是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答。17世纪天文学和物理学新知识不断产生,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使得对月球的观
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一类带有Hardy项和Hardy-Sobolev临界指数的椭圆方程,应用变分法和一些分析技巧证明了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首先,我们研究了下面带有两个Hardy-Sobolev
本文用变分方法和一些分析技巧,研究了两类分数阶椭圆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在第1章中,主要介绍了分数阶微分方程具有的物理背景和研究进展,给出了一些记号、定义和预备
细胞呼吸是许多生物体代谢的核心特征。细胞呼吸时,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从电子供体转移到氧气,同时伴随着质子被泵出细胞质膜或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中存在两种电子载体,分
作为构建不同杂环化合物的重要合成子,烯酮亚胺在参与多组分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烯酮亚胺中间体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强等特点,其参与反应获得的
分层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的教学模式,最早产生于1868年。它是个性化教学的一种,较好地解决了忽视学生差异化障碍的问题。分层教学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被接纳并应用于
图像配准算法旨在将不同拍摄条件下(传感器、天气、光照、拍摄角度)获取的参考图像与待配准图像进行匹配、叠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配准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
海事劳工公约2014修正案确立了船东财务担保制度,不仅为船东带来挑战,也对各成员国、港口国提出要求。船东财务担保制度要求船东以保险、基金、社会保障等类似安排履约,担保